【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作者:未知 文章ID:33101 浏览:
【原文】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予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问题】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1)臣之妻【私】臣:
(2)王之【蔽】甚矣:
(3)吾妻之【美】我者:
(4)长跪而【谢】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C.皆【以】美于徐公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臣【之】妻私臣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隆中对》)
18.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19.根据甲段的内容,说说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20.两段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甲文邹忌在进谏时运用讽谏艺术说服齐王;乙文中的唐雎则采用【 】、【 】的方式,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2分)
【参考答案】
16.(1)偏爱
(2)受蒙蔽
(3)认为……美
(4)道歉
(2分,答对2个得1分)
17.A(2分)
18.(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中的,可受下等奖赏。(2分;大意1分,译出“谤讥”1分)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2分;大意1分,译出“抢地”1分)
19.从小事入手;婉言相劝;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20.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不畏强暴(刺杀秦王);以死相拼(舍生取义)。
(2分,3点答出任意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