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了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②从2011年10
作者:未知 文章ID:33346 浏览:
【原文】
①【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了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②从2011年10月的泰国洪水,到2012年10月登陆美国的飓风“桑迪”,都印证了这一点。中国的情况同样令人kān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编写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2),中国自1951年以来,高温、低温、强降水、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发生了变化。
③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或许很多人都会问,能否提前较长时间作出预测,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答案有些让人失望:气象和气候学家通常认为,气象的短时预报,即预报未来1-6小时的天气动向,是比较准确的,但要准确预测未来长时间或很久之后的气候状况,特别是一些极端的情况,目前的科技水平还做不到。
④气候预测为什么这么难?这个难题,从数据的观测、收集和综合就开始了。我们可以看看2012年10月发布的最新“HadCRUT”气温记录表,它由两个世界顶尖的气候研究机构——哈德利中心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共同制作。前者负责采集部分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的数据,后者负责采集地表温度的数据。最新的HadCRUT气温记录表现实,从1997年年初至2012年8月,全球总体气温变化仅为0℃。由于这个数据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向全球发布世界其后报告的主要标准,这条消息令许多人震惊:全球变暖已经停止16年,而我们现在才知道?
⑤至于消息延迟的原因,除了一些外国媒体所猜测的政治因素之外,还因为科学家会不断修订数据。为什么这些数据需要不停修订?难道真如“气候门”所怀疑的那样,气候学家在操纵数据?当然不是这样。【单次测量很简单——测量某个数值,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但数据的综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特别是几十、上百年的气候变化所需要的数据。多次测量会涉及更多的问题,例如设备是否以同样的标准进行校准的?测量数据是否代表了同样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因此,对于任何数据综合——无论是全球平均气温,还是海水热含量,亦或是古气候重建——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站点的增加,都是不可避免的要做必要的修订。
⑥除了数据问题,用于预测的气候模型也常常引发争议。
⑦据灾难性气候研究专家陈星说,真实的气候变化比我们现有最好的模型都复杂得多。“目前计算模型往往只使用在对一些问题,例如反馈机制的敏感性实验研究,做一些机理性的模拟研究”。而气候变化涉及众多反馈机制,并且地球气候系统还受到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因素的影响。
⑧气候模型还需要不断地与真实气候进行对照验证。除了等待数十年后,去检验气候模型的预测结果之外,研究人员还可以把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古气候进行对比。对过去气候的认识是基于代用资料,如冰芯等,而不是直接证据。
⑨因此,陈星认为,气候模型对长时间的平均状态进行模拟是可行的,但对真实气候变化的模拟,模型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很有限,“特别是模拟一些变化剧烈的气候现象时,结果就更不准确”。但是,尽管不能和准确预测,趋势性的预测也能为我们安排今后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些参考。
【问题】
15.根据拼音写含义(1分)
kān忧( )
16.第⑤段划线句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17.第①段划线句是【 】句式,请将这两句改为一句陈述句【 】。(4分)
18.第④段列举了世界顶尖的气候研究机构的研究案例,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9.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8分)
所介绍的内容
|
影响因素
|
|
目前的科技不能预测长期气候情况,特别是极端天气
|
数据问题
|
数据发布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
(2)
|
||
(1)
|
计算机模型只能针对某一问题。
|
|
(3)
|
【参考答案】
15.(1分)堪
16.(2分)解释说明
17.(1分)设问(3分)
极端天气似乎是越来越多了。(没有“似乎”扣1分)
18.(4分)具体形象地说明气候预测是个长期而困难的过程;同时,以权威机构为例,突出了文章的可信度。
19.(1)(2分)气候模型问题
(2)(3分)数据需要做必要的不停的修订。
(3)(3分)气候模型还需要不断地与真实气候进行对照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