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美和美的东西

发布时间:2017年5月9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蒋孔阳  文章ID:33353  浏览:

【原文】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⑴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⑵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⑶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
    ⑷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⑸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⑹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濛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⑺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⑻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等同于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⑼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问题】
    17.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8.第⑶段提到苏格拉底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9.本文条例清晰,结构严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7.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2分)
    18.充当事实论据(1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人们常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这个观点(2分)。
    19.首先,提出论题:什么是美(1分);接着,阐述人们常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1分);然后,论述为什么不能把美的东西当成美(1分);最后,得出结论: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1分)。(评分说明:要有表示过程的标志性词语,要结合每一段的内容。)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
  • 下一篇:古怪的重水
  • 【推荐文章】

  • 登赏心亭①

    【原文】 登赏心亭① [南宋]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

  •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原文】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时五千年,虽与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步...

  • 奇妙的唾液

    【原文】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

  •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原文】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崔宇 ①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可是很多...

  • 春寒①

    【原文】 春寒① 【北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 秋风引

    【原文】 秋风引 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 【最新文章】

  • 5.阅读下面丰子恺的漫画《跌一跤,且坐坐》,
  • 【材料一】上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上天、
  • 【材料一】被誉为“燕山明珠”的密云水库,位
  • 【材料一】哈尔滨群力新区,年降雨量近600毫
  • 7.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勒·
  • 登赏心亭①
  • 柳麻子说书
  •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
  • 传统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产技术
  •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
  • 4.下面是以“说不尽的手”为主题开展的一次综
  •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男孩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