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文段一汉服,曾称汉衣冠、华服等,是由衣裳、首服、发式、面饰

发布时间:2017年5月20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3462  浏览:

【问题】
    文段一
    汉服,曾称汉衣冠、华服等,是由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中国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它发展、传承了四千多年,体现了汉族的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认同精神。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西周时期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周礼通过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衣冠、礼仪从此成为文明的代名词,中国也赢得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此后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并普及到民众,唐宋明等各代均“宗周法汉”继承发展汉家衣冠,直到清朝因“剃发易服”而几近消亡。传承了几千年的汉服文化就此断裂,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它反映儒家礼典服制,浓缩了纺织、蜡染、锦绣等杰出的工艺美学,传承了我国的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古代记录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的文字。舆,车)里找到依据,汉服的基本形制也一度为整个汉文化圈提供了服装标准,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周时的服制规矩深深影响了后来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汉服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的关键要素始终保持不变:交领右衽(即衣领呈y型),宽袍大袖,系带隐扣。一根长长的束腰,穿起来如同行云流水,空灵飘逸。
    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国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觉醒,汉服运动由民间发起,以知识分子和青少年为主体的各地汉服组织不断建立,仅数年间百度“汉服吧”会员就已突破32万;“确立汉服为国服”、“授予三大学位时穿汉服式样的中国式学位服”进入全国两会提案;中华礼乐大会暨汉服文化节、海峡两岸汉服文化等活动影响深远,来自全国各地及旅居欧美的汉服文化推广者共襄①盛举,展现华夏礼乐之美、衣冠之秀。阔别360年,漂泊的汉族儿女终于重返汉唐,著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再奏角徵宫商②,谱写盛世华章!

    注:①襄:完成。②角徵宫商:中国古琴的音阶名称,这里代指中国古典音乐。
    16.文段一首先介绍了①,其次介绍了②,再次介绍了③,接着介绍了汉服的形态特点,最后介绍了汉服运动。(3分)
    文段二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名片,是民族文化的形象展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十分重视民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如内蒙古组织专家审定《蒙古族服饰》和“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简称“三少”民族)民族服饰自治区地方标准,开拓性地把标准化技术应用于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上;云南楚雄州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传习所开办传承人培训班,承办云南民族服装文化节、中国彝族赛装节,实现了彝族服饰的规模化、产业化;新疆阿克苏、浙江景宁(畲族)举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广西举办少儿民族服饰大赛,展示壮族等12个世居民族的服饰和民族迎客待客礼仪……
    邻国日本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的方式也值得借鉴。全国各地无数大大小小种类各异的博物馆、文化馆,经常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传统服饰展览,同时辅以各类专题讲座。传统节假日给民族服饰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校和社会团体组织各种体验活动,教孩子们如何穿用和服,学习茶道、珠算等。另外,电视报刊等媒体有大量介绍民俗的节目,包括教人怎么穿用和服、制作日式料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中将这些传统文化一一渗透。
    17.阅读文段二,探究在保护和传承汉服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写出探究结果。(3分)
    答:
    文段三
    精神文化是服饰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它体现了民族个性,蕴含着民族精神。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
    一、【    】
    一部民族的历史,是孕育这个民族服饰文化的摇篮。历史的变迁在诸多民族的服饰上留下最醒目的标识(zhì)。如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它生动地记述了其艰辛的族源史、战争史、迁徙史,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藏族服饰中的狐皮帽子、獭皮衣裙边,传承了其先民从事游牧与狩猎的遗风;而满族的旗袍、马褂以及维吾尔族的四棱小花帽、赫哲族的鱼皮长衫等也都是这些民族最醒目的标识,是我们必须加以保护的。
    二、【    】
    现在,在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中,我们很容易守其形,而略其魂。结果,我们便只看见了传统的或被改革了的更加新颖的款式风格、更加斑斓的美丽色彩、更加创新的独特图案,却忽视了它们背后的文化底蕴。服饰文化变成了外在装饰,失去了服饰的血脉,失去了文化的“根”,所谓的“继承”就成了一种形式。
    三、坚守服饰文化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各民族服饰的不同风格,都是各自民族性格的象征和文化心理的外显。如俗称“中国的小麦加”的甘肃临夏,当地的回族穆斯林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族审美,其服饰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的风格,追求端庄大方、整洁雅致,在颜色的选择上比较倾向于黑白两色。男子普遍喜欢戴白帽,穿白衬衫,这是因为伊斯兰教视白色为最圣洁的颜色;妇女们喜欢从头到脚用黑衣装扮,在她们看来,黑色代表着深沉、庄重。民族的服饰文化在坚守民族特色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18.阅读文段三,根据内容将画线处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11字)(2分)
    答:
    19.结合文段二和文段三的内容,说说两个文段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3分)
    答:

【参考答案】
    16.答案示例:①什么是汉服
    ②汉服的发展历程
    ③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共3分。每空1分)
    17.答案要点:①制定服饰标准,成立服饰保护和传承的专门机构。
    ②举办服饰竞赛和展示、体验活动。
    ③媒体加强对服饰文化的宣传。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8.答案示例:一、保护民族服饰的醒目标识
    二、保护民族服饰的文化底蕴
    (共2分。每空1分)
    19.答案示例:文段二说明了我国少数民族和日本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的成功经验,文段三论述了我们要特别重视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
    (共3分。“表达方式的不同”1分,结合内容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文哲季羡林①
  • 下一篇:文段一①简化字丧失了大量象形、会意和形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 【推荐文章】

  • 夜坐

    【原文】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

  • 峡口①进友人

    【原文】 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 入山

    【原文】 入山 【元】刘因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

  • 社日

    【原文】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

  • 送王昌龄

    【原文】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

  • 童真

    【原文】 童真 ⑴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

  • 【最新文章】

  • (2)简爱: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
  •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 (2)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相关问题。(1
  • 夜坐
  • 7.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
  • 某网站发起主题为“天生骄傲”的故事征集活动
  • 峡口①进友人
  •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
  • 九月下旬,在一个秋雨濛濛的日子里,孙少安带
  • 君子之道
  • ⑸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
  • 红网长沙3月20日讯(记者 刘怡斌) 中南大学2
  • 明胶是动物的骨骼、皮肤、肌腱等结缔组织所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