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作者:未知 文章ID:33579 浏览:
【原文】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①。”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②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③。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④其糟而啜⑤其醨⑥?何故怀瑾握瑜⑦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⑨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⑩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古文观止》
[注]①见放:被放逐。②凝滞:拘泥。③与世推移:随着潮流转变作风。④餔:同“哺”,吃。⑤啜(chuò):喝,饮。⑥醨(lí):淡酒。⑦瑾、瑜:皆是美玉。此处比喻高尚的品德。⑧察察:清洁貌。⑨汶汶(mén):昏暗。⑩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问题】
4.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只断一处,1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期在必醉 期:【 】
(2)衔觞赋诗 觞:【 】
(3)形容枯槁 形:【 】
(4)新沐者必弹冠 冠:【 】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译文:【 】
(2)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译文:【 】
7.填空。(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
古仁人注重对个人品行的不懈追求。如甲文中“【 】,【 】”是世人对五柳先生品行的赞美;乙文屈原自述其志的句子是:“【 】,【 】。
8.五柳先生的“醉”与众人的“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意,谈一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4.(1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每空1分)
(1)期望,希望,要求
(2)酒杯
(3)身体,形体
(4)帽子
6.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句2分)
(1)亲戚朋友了解到他这样,有时摆上酒食来招待他。
(2)于是屈原怀抱着石头,就跳进汨罗江自尽了。
7.(4分,每处1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8.(4分,答“相同”或“不同”给1分;分析3分,意对即可)
不同:陶渊明喝醉是为了逃避污秽与腐朽的社会,暗含了作者退隐避世的思想;众人喝醉可见世人随波逐流、浑浑噩噩的心态,表达作者对世人的嘲讽与鄙视。
相同:陶渊明喝醉是为了躲避污秽、腐朽的社会,众人喝醉可见人们麻木不仁,随波逐流,从“醉”反映的社会现实来看是相同的,在两文中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