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材料一】南京地铁三号线线路图(节选)【材料二】南京地铁三

发布时间:2017年6月8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3680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南京地铁三号线线路图(节选)
南京地铁三号线线路图(节选)

    【材料二】
    南京地铁三号线被称为“红楼专线”,它的主题设计源自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
    一部浩瀚的《红楼梦》,故事情节纵横交错,搬到地铁里的这些场景是如何筛选出来的?
    专家解密,“《红楼梦》包罗万象,文化意义很高,也体现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态,我们当时将设计定位为艺术品,不是做博物馆,要选用一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情节,特别是小说中的主要场景不能遗漏。总而言之,要体现古南京的盛世景象以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魅力。”
    【材料三】
    记者了解到,各处文化墙的制作表现手法也不一,包含了古今中外多种风格。如五塘广场站的“太虚幻境”,采用彩雕艺术玻璃制作;夫子庙站的“除夕夜宴”,罕见地将镶嵌玻璃工艺与中国绘画结合;其余一些站点,如大行宫站的“金陵十二钗”、常府街站的“品茗”、武定门站的“眠芍”、卡子门站的“大观园”,采用了天然马赛克、浮雕等手法表现。
    “这都是马赛克,一块一块拼上去的,太不容易了。”在卡子门地铁站,足有4米高、10米长的“大观园”前,几位市民手抚墙面,不禁赞叹。
    这时,有人提出来:“‘蘅芜院’的‘院’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苑’字吧。”争辩随之而来。记者从设计总负责人处了解到,当初团队也针对这个问题讨论过,后查阅大量清代史料以及绘画,确定“院”字为妥,而“苑”字多见于民国时期的绘画。
    【材料四】
    据研究者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出现了1200多处南京方言,其数量之多,使得一些学者将《红楼梦》比作用南京话写成的世界文学名著。
    例如,《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就曾提到“各处笤帚、撮簸、掸子……”其中,“撮簸”就是“簸箕”的南京方言说法。“簸”和“箕”都是指竹篾、藤条编成的、扬米去糠的器具。撮簸则指向明确,“撮”就是把聚拢的东西用簸箕等物铲起来,撮簸专指用于铲垃圾的簸箕。簸箕是北方方言,南京话才说“撮簸”,由此也印证了《红楼梦》语言中的南京“血统”。
    南京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乡,今年5月28日将迎来他诞辰300周年。这个在江宁织造府长大的富家子弟,从小身边不乏讲南京方言的家仆。小时候的语言环境,决定了曹雪芹本人应该会说南京话,或者至少对南京话非常熟悉。
    (选自《南京日报》《现代快报》等媒体,有删减)

【问题】
    13.阅读相关材料,哪些内容能看出建设方注重细节,精心施工?(4分)
    ▲
    14.【材料四】中“血统”一词用得合适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提示:《现代汉语词典》中“血统”解释为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
    15.下列关于选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三号线图标中,大部分站名都有对应的红楼主题,清晰直观,一目了然。
    B.【材料二】运用设问,揭秘地铁红楼场景的选择理由,提醒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C.【材料三】选取了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来表达对地铁文化墙的赞美,准确自然。
    D.【材料四】中“据研究者统计”不可删去,它写出下文内容并非虚构,语言严谨。
    16.据《江南时报》报道,南京地铁四号线的主题文化是“宁人伟业”,鸡鸣寺站艺术墙主题确定为“曹雪芹和他笔下的人物”。请你根据材料,概括鸡鸣寺站主题确定的依据。(3分)
    ▲

【参考答案】
    13.(4分)地铁场景的选择,选用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情节,体现古南京的盛世景象以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魅力。各处文化墙的制作表现手法也不一,包含了古今中外多种风格。马赛克,都是一块一块拼上去的。对于文化墙上出现的文字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每点1分)
    14.(2分)合适。这里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红楼梦》中的语言与南京方言一脉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手法1分,具体阐述1分,意思相近即可)
    15.(2分)C
    16.(3分)曹雪芹出生于南京,他创作的《红楼梦》是一部古典名著,影响深远。地铁四号线与三号线在鸡鸣寺站换乘,而且鸡鸣寺站靠近曹雪芹生活的江宁织造府。完全符合地铁四号线文化主题“宁人伟业”的要求。(每点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柳麻子说书
  • 下一篇:南京梧桐说兴衰
  • 【推荐文章】

  • 横吹曲辞·出塞

    【原文】 横吹曲辞 出塞 刘驾 朔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 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 ...

  • 书籍面临着危机

    【原文】 书籍面临着危机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

  •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原文】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

  • 在阳光下看人

    【原文】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

  • 迟到的牵手

    【原文】 迟到的牵手 孔彩虹 ①风来了。城市的风,从各条巷道各个角落匆匆奔至,厮绕...

  • 书湖阴先生壁

    【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

  • 【最新文章】

  • 终于,我被领到一块牌子前,上面①【】写着三
  • 横吹曲辞·出塞
  • 林语堂传(节选)
  • ①一幅地图,一张照片,一个动作,如果要通过
  • 书籍面临着危机
  •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 在阳光下看人
  • 迟到的牵手
  • 书湖阴先生壁
  • 不见烽烟见炊烟
  • 那时候有多美
  • (7)人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 】,【
  • 初中三年,你一定阅读了不少文学名著吧。临近
  • ①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
  • 4.读下面这则小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