勣①既忠力,帝谓可托大事。尝暴疾,医曰:“用须灰可治。”帝
作者:未知 文章ID:33695 浏览:
【原文】
勣①既忠力,帝谓可托大事。尝暴疾,医曰:“用须灰可治。”帝乃自翦须以和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帝曰:“吾为社稷计,何谢为!”
初,勣拔黎阳仓②,就食者众,高季辅、杜正伦往客焉,及平虎牢,获戴胄,咸引见卧内,推礼之,后皆为名臣,世以勣知人。平洛阳,得单雄信,故人也。表其材武,且言:“若贷死③,必有以报,请纳官爵以赎。”不许。乃号恸,割股肉啗④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为收养其子焉。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
其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及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然持法严,故人为之用。(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释]①勣(jì):李勣,唐朝名将。②黎阳仓:隋朝国家仓库。③贷死:宽免死罪。④啗(dàn):吃。
【问题】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高季辅、杜正伦往【客】焉▲
(2)【咸】引见卧内▲
(3)世【以】勣知人▲
(4)【及】战胜▲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答曰:“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
▲
12.阅读全文,说说皇帝亲自翦须和药为李勣治病,除了认为他“忠力”、“可托大事”之外,还有哪些原因?(3分)
▲
【参考答案】
9.(4分)(1)客居
(2)都
(3)以为
(4)等到(每空1分)
10.(2分)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
11.(3分)李勣回答说:“姐姐多病,而我李勣也要老了,即使想多进几次粥,还能进几回呢?”
12.(3分)李勣还具有知人善任,重情重义,生性友爱,大公无私(或体恤下属)等优秀品质。(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可得3分;笼统回答“李勣人品好”得1分)
〖参考译文〗
唐朝初年,李勣忠心效力朝廷,皇帝认为他是一个可托付大事的人。一次李勣生了重病,医生说要用胡须作药引。皇帝立即自剪胡须给他当药引和药,不久李勣病愈入朝拜谢,磕头磕到流血。皇帝说:“这没什么,我是在为江山社稷考虑。”
当初,李勣攻取黎阳仓,来就地取食的人很多,高季辅、杜正伦来此客居,等到平定虎牢关,抓获戴胄,将他们全都引进卧室内接见,以礼相待并予以推荐,后来都成为唐朝名臣,世人认为李勣能知人。平定洛阳,抓获单雄信,是他的旧友。李勣上表推荐他的才能武艺,并且说:“如果宽免他的死罪,他一定会报恩,请求献纳我的官爵用来赎罪。”高祖没有同意。于是他大声痛哭,割下腿上的肉给他吃,说:“生死永诀,这肉和你同归入土!”收养了他的子女。
李勣生性友爱,他姐姐有病,他曾亲自为她做粥为此还烧了自己的鬍鬚。他姐姐阻止他这样做。李勣回答说:“姐姐多病,而我李勣也要老了,即使想多进几次粥,还能进几回呢?”
他用兵善于谋划,料敌应变,都契合事机。作战胜利后,总是将功劳归于下属。得到金帛,全部散发给士卒,从不私藏。然而执法很严厉,所以人们愿为他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