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村行

发布时间:2017年6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王禹偁(chēng)  文章ID:33764  浏览:

【原文】
    村行
    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①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②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③树似吾乡。
    【注】①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的乐趣。②棠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③原:原野。

【问题】
    7.(1)下列诗句与本诗所写景物属同一季节的是(2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本诗中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到▲的变化过程。(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的心情)(2分)
    (3)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的妙处。(2分)
    ▲

【参考答案】
    7.(1)C(2分)
    (2)悠然(悠闲)、惆怅(怅惘)(每点1分,意思对即给分,共2分。)
    (3)示例:①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是目睹。“有声”与“无语”两种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前句写万壑中的晚籁,为动,后句说数峰无语,为静,以晚籁之动衬数峰之静,突出了山村傍晚的宁静美。
    ③用拟人手法,把山峰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要求手法1分,赏析1分,共2分。如从对偶、借景抒情等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可。)
    【白话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作品鉴赏】
    《村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写下二百余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许多艺术水平较高的诗都作于此时。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作于淳化三年。
    古代文人被贬谪期间,难免情绪抑郁,但却摆脱了案牍之劳形,可以纵情流连于山水胜景之中,而偏远之地,美丽的大自然最能安顿迁客的心灵。商州的自然美景带给王禹偁极大的抚慰,他曾在《听泉》诗里自嘲说:“平生诗句是山水,谪宦方知是胜游”。时间久了,一方山水之美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化作人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这首诗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诗人迷恋山间那份宁静,然而暮色已悄然降临,还是且行且回。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吟咏成诗,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怅惘涌上心头,诗人看见了:前面的小桥流水、原野平林,很是眼熟。似乎重归故里,那份近乡情切的感觉也许仅在刹那间一闪,便恍然回转过来,——此地并非诗人的故乡,诗人心中的那份恼意自不待言说,这次村行的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此情此景,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最美人间四月天,最美菜花、梦里水乡,让我们从这个春天出发,
  • 下一篇:《精骑集序》(节选)
  • 【推荐文章】

  • 静夜

    【原文】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森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

  • 村行

    【原文】 村行 王禹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

  • 过湖

    【原文】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

  •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原文】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周志国 ①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

  • 春日

    【原文】 春日 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

  •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原文】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

  • 【最新文章】

  • 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将月亮
  • 本报讯 美国当地时间2006年3月5日晚(北京时
  • 6.下面是2006年福布斯全球十大富豪排行榜,请
  • 静夜
  • 谈考试
  • (一)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 记六一①语
  • 《水浒传》片段
  • 虞美人
  • 被废黜的国王
  • 山中
  •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
  • ①和匆忙的人类世界相比,植物的生活显得风平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