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作者:未知 文章ID:34010 浏览:
【原文】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二)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选自《张之万之马》)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②固:坚持
【问题】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B.才美不外【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C.【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8.文段(一)的作者认为“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
19.文段(二)中的军人“爱马”“固请马”,最后却又“退马”,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段(一)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6.A(2分)
17.(1)只是辱没在仆役(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关键词“祗”“骈死”)
(2)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关键词“且”“安”)(每句2分。共4分)
18.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只有伯乐能发现千里马,并用正确的方法饲养、驾驭它,让它才能得以施展。(2分)(共3分)
19.因为他“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知马”,所以无法驾驭,只能退回。(意思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