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公子①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

发布时间:2017年8月22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4373  浏览:

【原文】
    公子①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会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②。遂乘胜还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③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注]①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蒙骜:秦国大将。③晋鄙:人名,曾被信陵君所杀。

【问题】
    6.下列句中的“于”与“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告之【于】帝
    B.【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C.苛政猛【于】虎也
    D.万钟【于】我何加焉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面对秦国的进攻,魏王多次派人去请公子,公子不肯回到魏国,主要是担忧魏王的责怪。
    B.面对毛公、薛公的劝说,公子幡然醒悟,立即返回魏国,说明他是知错能改的人。
    C.公子为将后,诸侯都派军队救助魏国,最终大败秦军,表明公子在诸侯间威望很高,公子的才能卓著。
    D.打败秦军后,公子面对荣耀不能谦虚面对,反而沉溺酒色,最终因之身亡,令人叹息。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魏王患之    患:
    ②公子遂将    将:
    ③走蒙骜    走:
    ④竟病酒而卒    竟: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2分)
    译:
    (2)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2分)
    译:

【参考答案】
    6.(2分)B
    7.(2分)D
    8.(4分)①担忧
    ②担任上将军
    ③使……败走
    ④最终,终于
    9.(4分)(1)公子之所以在赵国被人们所看重,在诸侯间扬名,只是因为有魏国存在啊。(得分点:重、徒)
    (2)魏主每天听到那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相信,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得分点:日、使)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甲】小石潭记 【乙】游白水书付过
  • 下一篇:南歌子
  • 【推荐文章】

  • 望洞庭

    【原文】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

  • 咏山泉

    【原文】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

  • 绝句(其一)

    【原文】 绝句(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

  • 山行

    【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 【最新文章】

  • 人生何以致远
  • 9.请依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仿写两个
  • 旧时,河湟民间有在农历正月十四蒸瞎老鼠的风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19.根据下列情境,完成相关任务。要求:内容
  •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
  • (3)李白的《行路难》中“【 】,【 】”表
  • 换脸时代
  • 《安塞腰鼓》选段
  • 侏儒眼镜猴
  • 布袋莲
  • ⑦《陋室铭》中表现作者“交往人物不俗”的语
  • ⑧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抒发雄心壮志的名句,
  • 天净沙·春
  • 【甲】杨震①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