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发布时间:2017年8月26日  更新时间:2023年8月16日
作者:李大钊  文章ID:34455  浏览:

【原文】
    今
    李大钊
    ①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②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③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
    ④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⑤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
    ⑥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故人生本务,在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
    (本文有删节)

【问题】
    19.本文透辟地论述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辩证关系,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不超过10字)(2分)
    20.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并概述其作用。(6分)
    21.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你们正值青春年少的人生特点并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9.(2分)立足现实,珍惜现在。(“立足现在,创造未来”、“珍惜今天,把握当下”或“我们要珍爱今天”等。意近即可,超过10字不给分。)
    20.(6分)论证方法:一是道理论证,如第②、④段引用哲人的话使论证更权威;(2分)二是举例论证,如第③段举出宇宙间的客观现象,第⑤段举出屈原、林肯的事例,使论证具体可感;(2分)三是比喻论证,如第⑤段“吾投入一石子……不能消灭”、“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使论证的道理更形象易懂。(2分)
    21.(3分)参考示例: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善用今天,努力求学、修身,习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做一个于己于家于人于国有用的人。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名言引用恰当,1分,如引用本文名句不得分;结合文句阐述通畅,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美哉,嵇康之死
  • 下一篇:(4)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