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
作者:未知 文章ID:34501 浏览:
【原文】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沛公乃还军霸上①。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②,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③。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④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资治通鉴·汉纪一》)
注释:①[霸上]地名,在咸阳以西。②[豪桀]同“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名望的人。③[案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案堵”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指安居。④[献飨]献酒食犒赏。
【问题】
5.下列语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以天下之所顺”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只填字母)(2分)
A.可以一战
B.不以物喜
C.无从致书以观
D.以塞忠谏之路
6.在古文中,“王”有不同的含义:①统治者,②称王,③以……为王。请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⑴先入关者【王】之
⑵吾当【王】关中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⑵沛公又让不受
8.【乙】文中沛公(汉高祖)进入咸阳城后,采取①措施,获得了②效果。这很好地印证了【甲】文中孟子所强调的③。(3分)
【参考答案】
5.(2分)A
6.(2分)⑴③
⑵②
7.(4分)参考答案:⑴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2分)⑵沛公又推辞不接受(飨军之物)。(2分)
8.(3分)参考答案:①约法三章
②百姓拥护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评分说明: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