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伍铜匠

发布时间:2017年8月30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
作者:卢群  文章ID:34562  浏览:

【原文】
    伍铜匠
    卢群
    ①伍铜匠是皖北人,刚到我们这里时还不满十八岁。那时我们这里四面环水,交通很是不便。乡亲们要想买个物品,非得坐船渡过盘龙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邻近的集镇采购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当伍铜匠摇着铜串子走进我们村时,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②“小铜匠,给换个脸盆吧。”
    ③“小铜匠,给做个铜勺吧。”
    ④“好咧。”伍铜匠笑眯眯地应答着,随即在主人家的门前稳稳地放下担子,生起炭火忙碌起来。
    ⑤伍铜匠从小师从名匠,学得一手绝妙的手艺,祭器、文具、日用品几乎是无所不能。再加上他爱动脑筋,能够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形状和纹饰,所以很快赢得乡人的赏识,后来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
    ⑥相中伍铜匠的那位姑娘是盘龙乡的美人,年纪轻轻的,家中的门槛就快被媒人踏破。但姑娘不为所动,却对伍铜匠情有独钟。
    ⑦伍铜匠没有辜负姑娘的厚爱,入赘①不久就被推举参加县里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一座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玲珑剔透的铜摆件《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奖牌。
    ⑧文革期间,大队干部找到伍铜匠,请他帮宣传队打制一面铜锣。伍铜匠从未打制过响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他特地到县剧团考察,回来后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打制出一面音质清纯、音域宽广的铜锣。送到宣传队一试,声音浑厚似虎啸,立时倾倒现场所有的人。后来这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附近市县的一些剧团和宣传队纷纷慕名前来订货。一时间伍铜匠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很有点“盘龙铜贵”的意思。
    ⑨自从伍铜匠顶起门户,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十年动荡岁月,一家人从来没有饿过肚皮。不仅如此,伍铜匠还创造了第一个购买家电,第一个建造楼房,第一个装上电话,儿子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盘龙纪录。
    ⑩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弹指间伍铜匠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这时,包括铜匠在内的许多古老行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伍铜匠望着闲置已久的铜匠担子,想着曾经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心中常常有说不出的落寞。不过平心而论,伍铜匠还是很满足如今的小康生活的。如果不是“菩萨”事件,伍铜匠的晚年也许不会有太多的涟漪。
    (11)那日,伍铜匠下海经商的大儿子突然带回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见到伍铜匠供奉的观音菩萨.两眼立刻发起光来。大儿子就对伍铜匠说:“爸,您知道吗?这个菩萨可是个宝贝呢。您看这造型、这包装,少说也有几百年。尤其难得的是它还有个款识。这位朋友说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起码要值三十万!爸,您这房子也该翻翻新了,我也想买辆新车,咱们不如把这菩萨卖了,让它发挥发挥作用。”
    (12)“什么话?你竟然想拿菩萨发财?亏你想得出!”大儿子的话让伍铜匠很生气。伍铜匠做生意时曾收到不少的古钱币和古玩意,那些东西已被识货的大儿子陆续淘走,如今陪伴在身边的只剩下这尊菩萨。铜菩萨是伍家的祖传之物,也是父母留给伍铜匠的唯一念想。大儿子竟然连传家之宝都不放过,伍铜匠岂有不恼之理!
    (13)不料没过几天,二儿子也赶回家来。说是公司要提拔一些管理人员,不少人都在找关系钻门道。自己当了十几年业务员,这次如果再上不去,“仕”途算是完了。幸好头儿爱好收藏,咱就来个投其所好,把那尊菩萨送给他。
    (14)“什么?用菩萨换帽子?亏你想得出!”二儿子话还没说完,伍铜匠又一次翻了脸。
    (15)老伴见了伍铜匠把两个儿子都得罪了,就嘀咕道:“你也真是的,什么事都认死理,这些东西将来还都是他们的,你犯得着这么顶真?”
    (16)伍铜匠说:“我就看不惯他们这德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能让人家看我的笑话。”
    (17)菩萨风波过去没几天,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那些日子,伍铜匠天天心里发紧,有时还盯着电视掉眼泪。一日,伍铜匠的两个儿子同时回了家,说四川遭了大灾,党中央号召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咱们是不是把那个菩萨转让出去,让它更好地普渡众生。伍铜匠正苦于想不出办法援助灾区,儿子的话让他心里一动,踌蹰了一夜后,大清早就向儿子松了口。
    (18)暑假期间,在县城上初中的孙子回家看望爷爷妈妈。【饭桌上,孙子很惊奇地告诉爷爷,他的同学家里顾忌有个和咱家一模一样的铜菩萨,而且那个同学的爸爸还是爸爸的领导。】
    (19)伍铜匠闻言愣住了,联想到大儿子的新车,二儿子的晋升,立刻明白了一切。
    (20)伍铜匠蹒跚着走到门外,扒下门楣上“模范家庭”的牌牌,运足力气使劲一扔。那个牌牌在空中划了个弧线,然后一头栽进路旁的河沟里……(选自《雨花》,有删改)
    【注】①入赘:男子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

【问题】
    18.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伍铜匠“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6分)
    来到盘龙乡——①——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②——③——创造多个盘龙记录
    19.下面对文中“铜菩萨”这一物件主要作用的分析,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B.补充交代了伍铜匠的身世背景。
    C.说明伍铜匠有一定程度的迷信思想。
    D.折射出文中主要人物品行的高下。
    20.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说说你对第⑧段中“盘龙铜贵”的理解。(2分)
    (2)简要分析第(20)段的深层意蕴。(4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S分)
    【链接材料】“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本文第(18)段中的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分析其设计及用意的异同。

【参考答案】
    18.①赢得乡人的赏识
    ②以《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奖牌
    ③打制铜锣的影响(大意正确即可)
    【解析】分别从②—⑤、⑦、⑧段中概括,能指出主要事件即可。
    19.D
    【解析】不把“铜菩萨”给两个儿子,表现了伍铜匠对“发财”“升官”行为的鄙视;把“铜菩萨”转让给灾区,体现了伍铜匠的一片爱心。“铜菩萨”这一物件反映出文中主要人物的高深高尚风格。
    20.(1)“盘龙铜贵”形容伍铜匠的名声远播,业务繁忙,表现了伍铜匠的手艺不凡。
    (2)扒下牌牌扔进河里,表明了伍铜匠认为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玷污了“模范家庭”的名声,也表明了伍铜匠对不择手段“升官发财”之类社会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
    【解析】(1)有一成语“洛阳纸贵”,它比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可联系这一成语来理解“盘龙铜贵”的含义。(2)这一段,既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结局,通过对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21.相似处:从情节上看,都是在故事尾部(结局)通过小孩子的话来揭开真相。
    设计和用意的不同处:本文以小孩子的话来交代铜菩萨的最终去向,推动故事的发展,引出伍铜匠扒下牌牌扔进河里的举动,最终完成了人物的塑造任务,表达出对不择手段“升官发财”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这样写,可使故事情节曲折引人。
    《皇帝的新装》中写小孩子话点出皇帝没穿衣服的真相,戳穿骗局,可皇帝却仍然坚持游行,以此来揭露、讽刺封建王朝的腐朽,皇帝及贵族统治阶级的愚蠢、虚伪和卑鄙,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纯洁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讲真话。同时,这样写显得诙谐,增强了童话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本题所说的“写法”,主要指的是故事情节的安排。可比较两篇文章在情节安排上有何异同并分析各自的作用。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 下一篇:消失的年声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