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①
作者:【清】谭嗣同 文章ID:34573 浏览:
【原文】
崆峒①
【清】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②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注释】①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②拏(ná):执持。
【问题】
13.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2分)
14.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参考答案】
13.高峻(高大、挺拔)雄伟(浩荡、勇猛、奔放、富有力量、富有斗志、气势磅礴)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可以刻出崆峒山的高大,气势雄伟等特点。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尾联化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不应仍问武陵源”表达出诗人追求的并非世外桃源,而是“桃花红满谷”的崆峒山,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用笔委婉,含意深远。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尾联“武陵源”“桃花谷”,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典故。关键词“不应”,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不应隐居,应该积极入世,积极向上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