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小石潭记

发布时间:2017年9月22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柳宗元  文章ID:34974  浏览:

【原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问题】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B.【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C.【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D.【佁】然不动    佁:愉快,欢快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如鸣环,心乐【之】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因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
    B.“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C.文章中“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的描写,说明小石潭起名的缘由。
    D.“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感觉描写,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11.阅读第I卷文言文后,你认为文章写了小石潭哪些主要特征?(3分)
    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分)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参考答案】
    8.(3分)D
    9.(3分)B
    10.(3分)D
    11.(3分)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冽、游鱼活泼、源流曲折、岸势差互、环境凄清的特点。
    12.(5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2)那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 下一篇:秋词
  • 【推荐文章】

  • 望岳

    【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 卜算子·咏梅

    【原文】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 宽容是一种美德

    【原文】 宽容是一种美德 ①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

  • 泊秦淮

    【原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母亲井

    【原文】 母亲井 陈延禄 儿时记忆越来越模糊,惟村中那口老井,仍历历在目,忘却不了...

  • 渔家傲

    【原文】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①。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

  • 【最新文章】

  • (9)2013年3月1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
  • 划算的交易
  •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 春望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
  • (3)《出师表》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
  •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心忧天下以
  • 母亲节就要到了,班里要组织一次“温暖五月,
  • 采桑子·彭浪矶
  •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
  •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