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欧阳伯和墓志铭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张耒  文章ID:35191  浏览:

【原文】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问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C
    7.D
    8.(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9.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20.某校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郊游活动,全校同
  • 下一篇: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 【推荐文章】

  • 望洞庭

    【原文】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

  • 咏山泉

    【原文】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

  • 绝句(其一)

    【原文】 绝句(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

  • 山行

    【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 【最新文章】

  • 人生何以致远
  • 9.请依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仿写两个
  • 旧时,河湟民间有在农历正月十四蒸瞎老鼠的风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19.根据下列情境,完成相关任务。要求:内容
  •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
  • (3)李白的《行路难》中“【 】,【 】”表
  • 换脸时代
  • 《安塞腰鼓》选段
  • 侏儒眼镜猴
  • 布袋莲
  • ⑦《陋室铭》中表现作者“交往人物不俗”的语
  • ⑧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抒发雄心壮志的名句,
  • 天净沙·春
  • 【甲】杨震①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