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作者:胡珉琦  文章ID:35448  浏览:

【原文】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胡珉琦
    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②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为正悄然兴起。
    ③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④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对此,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⑤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⑥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⑦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⑧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
    ⑨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什么可聊的了。
    ⑩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皯什么。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⑾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⑿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问题】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微信让我们拥有了更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但因为控制不好和管理不当,不少人被朋友圈占据了生活。
    B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朋友圈迅速膨胀,各种碎片化的信息随之而来,人们不堪其扰,纷纷逃离朋友圈。
    C微信以碎片化的形式传递信息,带来了阅读方式的改变,但是这会使人们丧失阅读书籍的耐心和习惯。
    D文中的“同辈压力”,是说朋友之间,你知道的我也必须知道,你有的我也必须有,否则我就落后了,就有“压力”。
    E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也可以说明,有阅读习惯的人不会因为微信而放弃深度阅读。
    18.简要概括“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4分)
    19.第⑧⑨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
    20.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7.(4分)BC
    评分细则:4分,每项2分。
    18.(4分)①人们过度关注微信朋友圈,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②人们被微信控制,微信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③人们通过微信发布或接收的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④人们通过微信获取信息,养成碎片化的阅读的习惯。
    评分细则:4分。每点1分,得分点为:①忽略面对面的交流;②影响了工作和生活;③信息碎片化;④碎片化阅读。表意相同即可。第①点若表述为“无法控制刷屏行为”也给满分。
    19.(2分)第⑧段引用韩寒的话,形象地说明了在信息碎片化传递的网络时代,人们害怕落后、害怕被时代抛弃的心理;第⑨段举例子,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朋友圈中被热议,来说明人们关注朋友圈并不是因为对信息的渴望,而是由于“同辈压力”,害怕“cut“。
    评分细则:2分。答出“引用”“举例子”并解说正确,则各得1分,解说不正确,不得分,解说只要答出“害怕落后”即正确。
    20.(3分)①认为这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会使人脑应得“肤浅”,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
    ②认为这不会影响人们获取知识的深度,因为人们会用建设性的方法与自信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③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只要我们懂得抵御它、控制它,就不会被技术所主宰,也就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评分细则:3分。每点1分,表意相同即可给满分,第①②点是社会上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第③点是作者的观点。
    第①点若答出“会使大脑变得‘肤浅’”、“会影响我们的智力”、“会影响我们学习的深度”等,庄该给满分。
    第②点与第①点正好相反,答出“不会使大脑变得‘肤浅’”、“不会影响我们的智力”、“不会影响我们学习的深度”等,应该给满分。
    第③点必须答出两个方面,一是“懂得抵御、控制”,一是“不会影响”,否则不给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 下一篇: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
  • 【推荐文章】

  •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原文】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

  • 陕北柳

    【原文】 陕北柳 朱景敏 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

  • 昼居池上亭独吟

    【原文】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

  • 一鹭图

    【原文】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

  • 人不炼,不成器

    【原文】 人不炼,不成器 杨绛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

  • 【最新文章】

  • (1)《简·爱》中简·爱发现罗切斯特结过婚
  •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
  • (4)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了”,我们不由
  • 望月有感
  • 毒不死的狗
  •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
  • 满洲里市初中学校文学社团将于近期举办“向文
  •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 (3)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
  • 石墨烯:未来材料宠儿
  • 凿壁借光
  • 棉花糖
  • 6.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2
  •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传统文
  • 细品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