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作者:未知 文章ID:35767 浏览:
【原文】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问题】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虚报
C.【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得到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C.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D.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选自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乙文段选自课文《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B.甲文段中作者认为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义”比“生”更重要。乙文段中作者简要讲述自己的生平,意在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
C.两文段的语言特色各有不同:甲文段行文气势充沛,雄辩滔滔;乙文段质朴恳切,感人肺腑。
D.甲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段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两文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1.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分)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分)
【参考答案】
8、C
9、B
10、D
11、(6分,每小题3分)
(1)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不丢掉罢了。
(评分要点:“独”、“是”答对各给1分,句子基本正确给1分)
(2)我在乱世中维持生存、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中美名远扬。
(评分要点:“于”、“苟”答对各给1分,句子基本正确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