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河湟民间有在农历正月十四蒸瞎老鼠的风俗。瞎老鼠,是西
作者:未知 文章ID:35837 浏览:
【原文】
旧时,河湟民间有在农历正月十四蒸瞎老鼠的风俗。
瞎老鼠,是西宁方言,据《西宁方言词语汇典》中说,这是一种学名为高原鼢鼠的小动物,体粗壮,毛呈灰棕色,前肢及趾爪发达,善掘地,是田间一害。当然农历正月十四蒸的瞎老鼠不是指真的老鼠,而是形似老鼠的面食。
农历正月十四的晚上,青海乐都、民和、平安、湟中、互助等地的农家,就会用面捏十二只睡着的老鼠,用花椒仁做眼睛,七窍具备,做好后,放入蒸锅蒸熟。蒸好的老鼠要在元宵节拂晓的时候献于供桌,并点灯烧香,磕头祈祷,祈求瞎老鼠在这一年里去吃草根,不要吃庄稼,让这一年的粮食丰收。
如今,这种风俗已经很少见了。
【问题和参考答案】
(1)你认为上述民俗渐渐消失的原因是:①【青海省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由传统的农牧业向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发展,而民俗往往与农牧业密切相连,相应地淡化或消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②【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人员的流动,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影响,每个地方的民俗都会受到冲击。】③【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灾害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解决方法,不再依赖迷信。】(2分)
(2)请列举出两种青海特有的民俗:【中秋甩响鞭、元宵跳冒火。】(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