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天道立秋

发布时间:2018年4月2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张承志  文章ID:36064  浏览:

【原文】
    天道立秋
    张承志
    (1)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2)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浙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3)一点一点地挨着时间;无法读书,无法伏案。不仅是在白昼,夜也是潮闷难言,漆黑中的灼烤实在是太可怕了。
    (4)我有时独自坐在这种黑热里,像一块熄了不多时的炉膛里的烧烬。心尖有一块红红的煤火,永无停止地折磨着自己。似乎又全靠着它,人才能与这巨大的黑热抗衡。久久坐着,像是对峙。
    (5)天亮以后几个时辰,大地便又堕入凶狠的爆烤。有谁能尽知我们的苦夏呢?
    (6)街上老外,满脸汗水。
    (7)度夏的滋味、中国人是说不出的。
    (8)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9)可是,那一天是立秋。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爆烤。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1990年8月8日,立秋。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10)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11)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只是挤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一件事。这是一种唯一的度命方式;沉沉地抓紧,竭力地证明。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
    (12)走进下午的阳光时,我看见人的影子在蠕动。我觉得胜利的感觉浮在自己颊上。生命又战胜了,我默想,这样活着如同战士。
    (13)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摈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开地看见一丝温柔。如同一个在四面戈壁沙漠中的扳道工,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低低的、女性的唤声一样。即使如此﹣﹣在那个瞬间里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它。
    (14)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吃惊地回顾,发现行人们﹣﹣北京人们都在彼此顾盼。接着,满树叶子在高空抖动了,并没有风,只是树杈间传来一个讯号。我差一点喊出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15)我几乎想落泪。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如同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动了一个无形的天道的开关,把怜悯和公正一同随着凉爽送进了这个苦难世界。蓝天顿失了那种眩目的光亮,此刻蓝色纯正。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16)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17)我在沉默着呐喊。【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18)【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19)从那一刻立秋之后,我和北京人便享受着凉爽的快感。人人都心平气和了,等着下一个更痛快的节气。同南方北方的人们交流,大都感受略同。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听说,有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
    (20)回想以前许多年都没有留心。年年立秋,我都没有感性。也许是从未经历过这样一个残酷的苦夏吧,也许是因为从小缺少关于天道的教育。
    (21)沐浴着广袤无际、阴柔轻漫的凉爽,我久久感动着。从那立秋的时刻至今,我每一天每一瞬都意识着这秋之伟力。【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我想证明﹣﹣天道的存在;但我已经预感到证明的艰难。
    (22)因为,中国早就证明完毕,而且语言简练至极,仅仅用了两个字。
    (选自《荒芜英雄路》,有删改)

【问题】
    (1)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
    (2)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漫漫】而来
    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结合加点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
    (3)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陈述你的理解和思考。
    “我”: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
    “我”: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
    “我”: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
    “我”:【    】

【参考答案】
    (1)“我”的心理从苦夏时的“恐怖”“绝望”,到立秋时变得“吃惊”“感动”“心平气和”.
    (2)从“浸漫”到“充斥”再到“漫天盖地”,“凉爽”的程度逐层递进.这组描述生动写出了凉爽在“分秒之间”猝不及防地到来,铺满天地,消除全部往昔的苦热,语言准确,极具张力.这种凉爽与上文“我”在苦夏中的久久煎熬形成强烈反差,为下文“我”在立秋来时的“久久感动”和顿悟作铺垫.
    (3)深刻理解“立秋”内涵,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经验进行阐述.
    示例:在无尽的苦夏中,“我”与酷热相抗衡,已经不信任节气,但当凉爽到来的一刹那,“我”瞬间感受到立秋的真实存在,“我”的经历古人早就体验过,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来区分大地上的寒热变化,生命流转.立秋让“我”顿悟天道有序,万物皆有规律.在生活中,我也感受到节气的神奇,惊蛰一到,春雷始鸣.“节气”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给人以启示,提醒后人心平气和地接纳、遵守天道法则.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2)根据《沙乡年鉴》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沙乡年
  • 下一篇:做一本越来越薄的错题集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