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

发布时间:2018年5月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6116  浏览:

【原文】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问题】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3分)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2分)
    19.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6.A
    17.B
    18.①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②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
    19.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
  • 下一篇:江雪
  • 【推荐文章】

  • 神奇的丝瓜

    【原文】 神奇的丝瓜 季羡林 (1)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

  • 两个朋友

    【原文】 两个朋友 莫泊桑 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了。各处的屋顶上看不见什么鸟雀,水...

  •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原文】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

  • 渔家傲

    【原文】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题许道宁画[注]

    【原文】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 对手是块磨刀石

    【原文】 对手是块磨刀石 田志军 ①刀在磨刀石上来回磨擦发热发烫,磨刀石是刀的对手...

  • 【最新文章】

  • 白开水是儿童的最佳饮品。喝白开水不仅能满足
  • 【甲文】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
  • 失踪
  • 能够防止陨石砸中地球吗
  • ①“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
  • 鸳鸯劫
  • “天宫二号”入选美《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发明
  • 【甲】隆中对 【乙】高帝求贤诏
  • 台风的功与过
  • 闲敲棋子落灯花
  • 梅桑榆《听从自己的主见》
  • (7)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花高洁质朴,
  • (8)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时仍笔耕不辍,他的
  • 海子爷与老雪狼
  • 12.初中三年,语文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