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目光

发布时间:2018年7月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8日
作者:李汉荣  文章ID:36474  浏览:

【原文】
    目光
    李汉荣
    ①依我看,我们积攒的,主要是一些目光。
    ②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心上和身上会有温暖或滚烫的感觉?那肯定是我们的体内,存放着温暖或滚烫的目光。
    ③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场景时,心上和身上会有被碎玻璃扎伤的感觉,甚至会有锥心刺骨的感觉?你锁定这些场景,在深处找寻,一定能找到几束凶狠、敌意的目光,或者找到几缕失望、忧伤、悲凉的目光。从这些目光里,你会想起谁让你受到伤害,你又让谁受到伤害。
    ④几十年里,我见过的人少说也有几百万了,而能留在记忆里的,不过是那些欣赏、柔软、关切、智慧或恶意、冷漠的目光。它们像流星雨或火山灰,都存贮在你内心的岩层里了。几十年下来,我见过了多少生灵?在记忆里藏得最深的,还是那些与我交换过目光的生命。我曾与大槐树上的花喜鹊交换过问候的目光。我制止了上树捉鹊的猫和捣鹊窝的人。它们与我交流,总是温热的目光和喜悦的语言,让我的心充满喜悦。
    ⑤【身体老了轻了,我们的生命却反而越来越重。】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回味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恶意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稀释了它们的份量,然而记忆还是时常被它们袭击,就如同跋涉过水深火热,双腿乃至浑身的骨头,难免被风湿性疼痛折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比我们的理性要精确得多,理性接纳了的,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而且原汁原味原质。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它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真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
    ⑥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⑦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如水如雪,如雨如棉,如黑夜的灯、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深沉而博大,如闪电穿透长夜又无声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读到了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⑧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⑨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于是,你重新确认,备受欺凌的大地并没有掉头远去,她仍在这里,她用伤口做眼睛,辨认着那些再次向她走来的人们,向她投来怎样的目光?
    ⑩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的降落在我的阳台,怯怯的,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我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11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12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13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

【问题】
    21.作者为什么说“身体老了轻了,我们的生命却反而越来越重”?(3分)
    22.李汉荣的散文“意气贯通,浑然天成”。试以本文结构为例,谈谈你的理解。(3分)
    23.文章选取“目光”这一具体表情来阐释人生感悟,这一思维视角的妙处何在?(4分)
    24.本文语言特色鲜明,富有表现力,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25.最后两段文字的含义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1.答案示例:因为①我们的生命积攒了诸多的目光。②好的目光被我们存放,并常常照拂我们的身心,我们又因无法对其表达谢意和敬意感到遗憾和痛心;不友好的目光时常袭击我们的记忆。③被理性接纳了的和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示例:示例一,文章结构自由舒展,取材纵横古今中外,包揽人情世事,而以“目光”这一意象为焦点,步步推进,水到渠成,自然形成严密的结构。示例二,文章总体上从“目光”的重量和质量来展开篇章。先说我们的生命越来越重是因为存放了诸多的目光,其中包括了不同质量的目光。在此基础上,再谈存放目光的质量与人生质量的关系。两者具有内容上的承接和逻辑上的递进关系。示例三,述说“目光的质量”时,“存放目光”是涵养善美的品质,是思想基础;“投送目光”是以善美的心灵对待周围的世界,是付诸行动,二者构成基础与发展,思想与行为间的因果关系。评分:答对一种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3.答案示例:①建立起“目光”这一具体表情与内在思想品质之间的联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灵魂的折射。所以写“目光”就是写心灵,写思想,写品质。②“目光”与具体生活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将具体形象的目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表现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又不落俗套,使文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评分:答对一点得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4.答案示例:示例一,“无家可归的燕子,欢迎它或者拒绝它”,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燕子以人的心理情态,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物的态度。示例二,第⑨段采用设问句式,有问有答,以问作答,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美与善的向往与追求、对生态环境的忧思、对生命的关爱和亲近自然的渴望,有效引发了读者对该存放怎样的目光的思考。示例三,“这样的目光,消融于长夜”,运用比喻,将圣人高质量的“目光”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评分:举例1分,赏析2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25.答案示例:示例一,一个人以真善美的心灵对待他人和自然万物,那么,他人和自然万物就会变得真善美;我们大家都以真善美的心灵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质量就会变得更好更高。示例二,作者渴望用真善美涵养人们的心灵,表达了对真善美品质的呼唤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评分:答对一种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寻找发掘脑的潜能
  • 下一篇: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将于明天9:00时在
  • 【推荐文章】

  • 祈求

    【原文】 祈求 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

  • 嫩绿的芽儿

    【原文】 嫩绿的芽儿 冰心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

  • 秋词

    【原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 水调歌头

    【原文】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 游白水[1]书付过

    【原文】 游白水[1]书付过 [宋]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

  • 5.阅读冰心的诗,请另选一个事物进行仿写。要

    【问题】 5.阅读冰心的诗,请另选一个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该事...

  • 【最新文章】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总集,收集
  • 20.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
  • 21.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群类型”对本校学生
  •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 (3)同是饮酒,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却有着不同
  • (4)孟子以“【 】,【 】”阐述了战争中各
  •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经奔去报了蒋门
  • 【A】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
  • 一个人即使清贫、卑微,也不能没有梦想。梦想
  •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经典的神话英雄形象。作
  • 己亥杂诗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 智能快递
  • 一旦与书结缘,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
  • 6.班上决定以“面对灾难”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