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材料一: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涂上浓浓

发布时间:2018年8月8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6829  浏览:

【原文】
    材料一: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一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掺胶的彩粉画上戏里边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这花脸是依脸形轧的,眼睛处挖两个孔,可以从里边往外看。但鼻子和嘴的地方不通气儿,一戴上,好闷,还有股臭胶和纸浆的味儿;说出话来,声音变得低粗,却有大将威武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摘自冯骥才《花脸》)
    材料二:京剧花脸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色代表粗犷、耿直,如"张飞";白色代表奸邪,如"曹操"。各种特定的脸谱具有很高的识别度,观众一看脸谱,即知其为何人。勾脸脸谱时要用画笔蘸色,对镜勾勒,首先勾画眉,次勾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及全部,然后勾画脸纹。
    (摘自好搜百科“京剧花脸”词条,有删改)

【问题】
    25.某校拟组织“京剧花脸与中国戏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相关任务。(8分)
    (1)【系列活动之一】“花脸”趣味我来说——【    】、【    】、【    】、【    】、可以用笔在脸上勾画笔(4分)
    (2)【系列活动之二】“花脸”故事我来讲——“材料二”中列举了三位历史人物,他们各有故事。下列故事中与三位历史人物没有丝毫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败走华容道
    B.温酒斩华雄
    C、醉打蒋门神
    D.桃园三结义
    (3)【系列活动之三】“花脸”宣传我来写——结合系列活动的主题,为本次系列活动设计一条简洁、生动的宣传标语。(字数不超过15个,必须运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26.以下是征集到的宣传“京剧花脸”的活动策略。其中目前不适合学校开展的两项是【    】(2分)
    A.学校组织学唱京剧的演唱比赛。
    B.开展“中国文化”主题征文活动。
    C.穿着印有花脸图案的T恤衫。
    D.校园网上墨裂耋角名段作品。
    E.美术课程增设学画花脸的内容。
    F.组团赴京参观北京戏曲博物馆。

【参考答案】
    25、
    (1)(1X4分)历史悠久
    与历史故事相关人物识别度高
    可做成面具戴在脸上
    培养男孩英雄气概
    (2)(3分)C
    (3)(2分)略(示例花脸”,从历史深处走来;让我们认识这位“新”朋友)
    26、(2分)BF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放学
  • 下一篇: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一个隆重而庄严的日子。70年前,中国人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