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文字沙尘暴

发布时间:2018年8月1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
作者:张炜  文章ID:36901  浏览:

【原文】
    文字沙尘暴
    张炜
    ①网络传播是个不可回避的巨大现实,我们这里的文化人在任何场合都要谈到网络衍生的诸多问题。可是在国外比如在欧洲,这个问题就不像我们这里显赫。这是有点奇怪的事情。
    ②我们与他们相逢,几乎无一例外都要谈到网络传播对青年的伤害,谈到了对低质海量传播的恐惧。大家用了一个词汇:“沙尘暴”——文字信息的巨量翻涌,呈弥漫式席卷而来,这种比喻再贴切不过,它来自一种实际感受。
    ③奇怪的是外国学者对我们的强烈反应都感到不解,甚至有点木木的。后来才知道,他们那儿基本不存在这样的恐慌。因为他们那里虽然也在网络上发表东西,但相比我们这里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如果发表作品,也当成纸上印刷品一样——怎么会不一样?网络只是园地和载体的一次改变,作品该怎样写还要怎样写。当然他们主要还是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作品。为了便捷,有的很成熟的外国作家偶尔也在网络上首发创作,但文字上讲究的程度是不会变的。
    ④这就使人想到,同样是一个现代科技工具,在不同族群里发挥的功能是大相径庭的。一个成熟的工业国家,不可能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对一台手扶拖拉机感到好奇。一些人还记得,那时候村子里如果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全村的人都要跑出去观看,连老太太都出门了。到了今天,可能在村子里摆上一辆坦克都难有这个效果。可见对现代科技工具,还有一个习惯的过程。我们是一个科技特别不发达的地方,越是这样的地方,就越是容易产生技术崇拜。
    ⑤事实上无论网络的传播效率多么高,都不能改变个人艺术创作的品质。其品质不论发表在哪里都是一样,印在草纸上、金箔上,都是一样的。它不会因为载体而改变自己。
    ⑥所以严格讲,没有“网络文学”,只有文学。也没有分类细致的各种各样的文学,只有文学。载体从古到今不知改变了多少次,变化之大几乎是翻天覆地,但是文学的标准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
    ⑦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低劣文字等等呈现海量的趋势,形成了“文字沙尘暴”。但是,网络一点都不可怕。对高效率的工具,一味地排斥还不如利用。如果网络搬运的文字信息干净而讲究,那不是一件极大的幸事吗?一件威力强大的武器掌握在谁的手里、怎样使用,这才是关键。
    ⑧总而言之,越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越是需要和它相匹配的更高的道德伦理素质,不然灾难就有可能发生。

【问题】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4分)
    (1)外国学者对“文字沙尘暴”基本不存恐慌是因为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
    (2)文中用“文字沙尘暴”来比喻在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并呈现海量趋势的文字。
    14.第四段中写七八十年代全村人争相看拖拉机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3分)
    15.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3分)
    16.某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这样一段文字:“语文老师给我们看《超能陆战队》,duang~duang~duang,大白萌萌哒!太给力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请你结合文意对这一现象做简要的评述。(4分)

【参考答案】
    13.(4分)(1)不是因为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而是因为国外在网络上发表东西比我们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
    (2)不是比喻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所有文字,而是指传播的低劣的文字。
    (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3分)把全村人争相看拖拉机与现在可能无人看坦克作对比(1分),说明人们对技术的崇拜只是暂时的(1分),虽然网络文学的载体是现代科技,但它的本质还是文学,文学的标准也没有变(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3分)网络文字的发表及传播要匹配较高道德伦理素质,要干净而讲究。(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6.(4分)运用网络热词来写作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时代气息;但是文字随意且低劣,表意粗浅,无法体现文字的魅力。(完全肯定这一现象并讲述理由给1分,否定这一现象并能讲述理由给3分,能辩证地回答并言之有理的给4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父亲到城里住几天
  • 下一篇: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 【推荐文章】

  • 泊秦淮

    【原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原文】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杨绛 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那么,我们在...

  • 渡荆门送别

    【原文】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

  • 外家南寺

    【原文】 外家①南寺 元好问②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

  • 不爱你爱谁

    【原文】 不爱你爱谁 (1)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忍受切腹之痛,对着我含情脉脉地微笑。...

  •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原文】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王丹枫 对于天空来说,云朵是它的脚印,天空在村庄里走来...

  • 【最新文章】

  • 内宴奉诏作
  • 3、《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
  • 5、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 7、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
  • 说平凡
  • (3)《木兰诗》中通过描写边塞夜景,体现出
  •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
  •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人名),格
  • (2)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
  • 有一首歌曾经很流行,里面有这样几句歌词:有
  • 4.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
  •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于10月11日揭晓,中国作
  • 泊秦淮
  • 百合
  • 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