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
作者:未知 文章ID:37019 浏览:
【原文】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欲白曹公,恐曹公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曹公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度何时能去?”辽曰:“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三国志》(有删改)
【问题】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曹公【禽】羽以归。
②【度】何时能去?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曹公义之”中的“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苦】其心志
B.邑人【奇】之
C.妻之【美】我者
D.不【耻】下问
19.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20.本文说“曹公义之”,《鱼我所欲也》说“舍生而取义”,这两种“义”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参考答案】
17.①同“擒”,擒获
②考虑(2分)
18.A(2分)
19.我一定要立功来报答曹公才会离开。(2分)
20.前者可理解为“有原则的朋友之谊”,后者可理解为“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言之成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