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批评请从尊重开始

发布时间:2018年9月6日  更新时间:2023年11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7067  浏览:

【原文】
    批评请从尊重开始
    ①批评,在我看来应该是一种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的善意行为。可是有的人往往会在批评中夹杂个人的负面情绪,把善意的批评变成情绪的发泄。批评请从尊重开始,莫让批评变成一种恶意。
    ②2月的最后几天里,一张照片在网络上热传,画面里,两个女孩在地铁站里蹲着等车。“地铁里蹲着没教养”——某个年长者在网络上提出了对两个女孩的批评,由此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的人赞同,因为作为女孩在公众场合蹲着不甚雅观,应当批评;有的人反对,因为女孩可能是疲惫或是身体不适才蹲下,也没有妨碍到别人,应当宽容。
    ③我并不认同这位年长者的批评,至少我不认同他批评的方式和用词。如果看不惯女孩的行为,可以上前提醒。两个女孩可能会虚心接受,也可能听而不闻。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性,这位年长者都不应该在网络上发布当事人的照片,并且扣上“没教养”这个帽子。或许这位年长者是出于好意,但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
    ④批评者都希望对方能够接受批评,并且听从意见加以改正。但是被批评的人并不见得会接受,这往往取决于批评者所用的方式、用词和地点。比起直接严厉的批评,婉转温和的批评更容易让人接受;比起犀利甚至接近侮辱的言辞,平和有礼的言辞更容易令人心服;比起大庭广众下批评,单独会面中的批评会让人舒服一些。人们常常埋怨别人不能虚心接受批评,但是往往忽略了要给予对方一定的尊重。
    ⑤我从小数学成绩就不好,也许是我天生就没有数学细胞,也有可能是我没有用心去学,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个数学老师对我的批评。那是我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被批评,整个教室几十个同学,还有走廊上来来往往的师生,都看到听到那位老师对我的批评。我已经不记得那位老师说了什么,停留在记忆里的只有难堪,还有别人向我投来的各种眼光。自此之后,我的数学成绩就更糟糕了,直至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单独批评了我一次,让我至今都记得,而且非常感谢他的那句话。
    ⑥我以为是一次历史重演,但那位数学老师平静地对我说:“你可以不喜欢数学,但你一定要学会控制数学,让它成为你的武器,而不是你的绊脚石。”当时我偏科的情况很严重,所有科目都不错,唯独数学每次都拖后腿。听了老师的话,我突然明白自己很傻,因为记恨当年的事,也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就放弃了数学,宁愿花更多的时间从其他科目争取分数,也不愿花一点时间加强数学。高考的时候,数学帮助我拉高了总分,令我的竞争力更强。
    ⑦批评请从尊重开始,当被批评的人感受到了尊重,也就容易理解批评者的善意,比较容易接受批评,反省自己。这才是批评应该有的效果,若失去了尊重,批评也只会带来不满和怨恨。

【问题】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批评请从尊重开始。
    B.批评请从尊重开始,莫让批评变成一种恶意。
    C.批评要从尊重开始,才能让被批评者更容易接受批评,反省自己,达到批评应该有的效果。
    D.批评若失去了尊重,批评也只会带来不满和怨恨。
    8.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表达了作者对批评的界定,指出现实中不以尊重为基础的批评往往演变成恶意行为。
    B.文章②——④段中,作者概述了网络上热议的“地铁蹲”事件,并表达了作者对该事件的看法。
    C.文章⑤⑥段叙述了作者本人求学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两段截然不同的被批评的经历。
    D.文章第⑦段总结全文,照应全文开头第①段,深化主旨。
    9.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整体的行文结构为“总——分——总”,完整、严谨,语言表达流畅、准确,内容上层层深化。
    B.本文②③段综合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旨在论证批评是否能被接受,往往取决于批评者所用的方式、用词和地点。
    C.本文第④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作用,并且本段还综合运用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D.文章⑤⑥段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正反对比论证:以尊重为基础的批评更容易达到批评的目的。

【参考答案】
    7.C
    8.B(解析:第④段跟该事件无直接关系,此外,作者表达的是对“年长者批评”的看法,而非该事件)
    9.B(解析:②③段为举例论证,没有引用论证)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醉翁亭记
  • 下一篇:醉翁亭记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