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作者:韩少功 文章ID:37099 浏览:
【原文】
月夜
韩少功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大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问题】
12.文章以“月夜”为标题,而不以“月光”或“月亮”为标题,这是为何?(3分)
13.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阅读全文,说说文章具体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4分)
14.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1)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2)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参考答案】
12.(3分)参考要点:从全文内容上看,作者并不完全是写月光,还写到了夜景,全文是月与夜的结合,夜给人沉思与联想。
13.(4分)参考要点:城里的月光与乡下的月光;城里的纪年纪时法与乡下的纪年纪时法;城里的青年人与乡下的青年人;我在城里与乡下不同的感受等。
14.(6分)参考要点:(1)月亮是乡村的标志,是乡村独特的风景,是乡村不可少的一部分。(2)城市中没有上帝,无法给人联想,给人深沉的思考。乡下有许多空间,启人深思,促人成长,让人与宇宙人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