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对悲剧的深沉纪念

发布时间:2018年9月10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王开岭  文章ID:37185  浏览:

【原文】
    对悲剧的深沉纪念
    王开岭
    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除了重大轻小的不良嗜好,人们总惯于以整体印象代替个体的不幸——以集体的名义遮蔽最真实的生命单位。
    数字仅仅描述体积,它往往巨大,但却被抽空了内涵和细节,它粗糙、笼统、简陋、轻率,缺乏细腻成分,无疼痛感,唤不起我们最深沉的人道主义的感受。过多过久地停留在数字上,往往使我们养成一种粗鲁的记忆方式,一种遥远的旁观者态度,一种徘徊在悲剧之外的“客人”立场,不幸仅仅被视为他者的不幸,被视为一种隔岸的“彼在”。
    如此,我们并非在关怀生命、体验悲剧,相反,是在疏离和排斥它。说到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我们把悲剧中的生命推得远远的,踢出了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情感领地。久之,对悲剧太多的轻描淡写和迎来送往,便会麻木人的心灵,情感会变得吝啬、迟钝,太多的狭隘和不仁便繁殖起来了,生命间的良好印象与同胞精神也会悄悄恶化。
    感受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寻找“现场感”!为不幸找到真实的个体归属,找到那“一个,又一个……”的载体。世界上,没有谁和谁是可以随意叠加和整合的,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命运都不可替代。生生死死只有落实在具体的“个”身上才有意义,整体淹没个体、羊群淹没羊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生命、对悲剧主体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与遗忘真善的开始。
    同样,叙述灾难和悲剧,也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才有丰满的血肉,才有惊心动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剧的人性和价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记得有个地方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在设计上就注重了“个”的清晰,它拒绝用抽象数字来控诉什么,而是费尽心机地搜录了大量个体遇难者的信息:日记、照片、证件、信件、日用品、纪念物、甚至还有声音资料……当你对某一个名字感兴趣时(比如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容貌酷似或生日相同的人),便可启动某个按钮,进入到这个个体的生命故事中去,与其一道重返半个世纪前或晴朗或阴霾的日子,体验那些欢笑和泪水、安乐和恐怖、幸福和屈辱……这样一来,你便完成了一次对他人的生命访问,一次珍贵的灵魂相遇。
    记住了他,也就记住了恐怖和灾难,也就记住了历史、正义和真理。与这位逝者的会晤,相信会对你今后的每一天、你的信仰和价值观,产生某种影响。它会成为你生命中一个珍贵的密码——灵魂密码。这座纪念馆贡献了真正的“悲剧”。
    重视“小”,重视那些不幸人群中的“个”,爱护生也爱护死,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它教会我们一种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这是我们认知生命的起点,也是一个生命对待另一个生命的最正常态度。在世界眼里,我们也是一个“个”,忽视了这个“个”,也就丧失了对人和生命最深沉的感受。
    其实,生命之间,命运之间,很近,很近。

【问题】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4.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人们对“悲剧”日常感受上的不良嗜好有哪些弊端。(3分)
    15.文中写“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6.请补全本文的论述思路。(2分)
    先指出人们对“悲剧”日常感受上的不良嗜好,并分析其弊端;其次论述【    】;最后指出【    】。(2分)

【参考答案】
    13.感受和叙述悲剧要重视“小”,重视那些不幸人群中的“个”,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
    14.(1)唤不起我们最深沉的人道主义的感受,无视他人的不幸。
    (2)心灵麻木,情感吝啬、迟钝,恶化了生命间的良好印象与同胞精神。
    (3)开始背叛与遗忘真善。
    15.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叙述灾难和悲剧必须落到实体和细节上,使论证更有说服力。(3分)
    16.先指出人们对“悲剧”日常感受上的不良嗜好,并分析其弊端;其次论述感受和叙述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最后指出重视“个”对人和生命的重大意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
  • 下一篇:丰富的安静
  • 【推荐文章】

  • 雪地上的画

    【原文】 雪地上的画 孟祥菊 ①那是是我生命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由于工作失误,我给...

  • 7.感恩是儿女终生的情怀。今年5月9日的母亲节

    【问题】 7.感恩是儿女终生的情怀。今年5月9日的母亲节,学校开展了感恩母亲活动,同...

  • 约客 问刘十九

    【原文】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 浣溪沙①

    【原文】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

  •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原文】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

  • 渡荆门送别

    【原文】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

  • 【最新文章】

  • 雪地上的画
  • 桃花源记
  • (甲)天净沙·秋思 (乙)秋词
  • 雾霾成因新发现和治理
  • 卖油翁
  • 年羹尧用兵
  • 动物的“性别反转”
  • 月球车风险知多少
  • 圆明园失梦
  • 8.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
  • (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舍生取义
  • (9)诗人刘禹锡虽遭贬谪,却仍积极乐观。他
  • (10)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黄河的诗句:“【
  • 常识与理论
  • 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