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从事也,志不忘于欲利人也。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作者:未知 文章ID:37302 浏览:
【原文】
圣人之从事也,志不忘于欲利人也。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民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选自《淮南子·修务训》)
【问题】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自鲁【趋】而十日十夜▲
⑵【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
⑶作云梯【之】械▲
⑷【辍】不攻宋▲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
亡其苦众劳民顿民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
▲
18.墨子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服楚王停止攻宋,践行“兼爱”、“非攻”的主张。请你结合短文内容或学过的课文《公输》简要分析墨子的“仁”和“智”。(4分)
▲
【参考答案】
15.⑴急走,赶路
⑵估计
⑶这种
⑷停止
16.亡其苦众劳民/顿民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
17.(如果)必定占领不了(得不到)宋国,又要蒙受不义之名声,我为什么还要进攻它呢?
18.⑴墨子趋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可见其志之坚。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不畏艰险,艰苦实践,顽强斗争的精神。⑵“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墨子用道义和实力结合,迫使楚王收敛其侵略的野心。⑶“志不忘于欲利人也”墨子的行动见证他心怀天下,仁爱百姓。(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译文:
圣人处事,心里总是不忘记为人谋利。怎么知道这一点呢?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马上拜见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还要进攻的呢?”楚王说:“(如果)必定占领不了宋国,又要蒙受不义之名声,我为什么还要进攻呢?”墨子说:“我看您大王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国又必定是名誉受损的。”楚王又说:“公输现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他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设来攻城,我来防守,演习一下。”于是公输般摆开器械来攻城,墨子也摆出守城的阵式和装备,公输般连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这样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