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世上最快乐的事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5日  更新时间:2023年10月6日
作者:黄蓓佳  文章ID:37507  浏览:

【原文】
    世上最快乐的事情
    黄蓓佳
    ①很多年前的一天,夕阳西下的黄昏,一个长胳膊长腿的瘦高女孩蜷坐在老屋的门槛上。她穿着毛蓝布长裤,紫花小褂,额前的刘海儿整齐而又浓密。她拱起的膝盖上摊着一本厚厚的小说,是那个年代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
    ②那个黄昏,她的姨娘风尘仆仆从长途汽车站出来,一路打听找到了她家的门。姨娘的身影遮住女孩眼前光线的刹那,女孩迷蒙地抬起头来,竟没有丝毫的惊喜,把膝盖上的书页合上,让姨娘看清封面,然后问出一句话:“你看过这本书吗?”
    ③这个蜷坐在门槛上的女孩就是我。那年我7岁,读小学二年级。
    ④在我长大以后,姨娘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件趣事。姨娘笑着说:“蓓佳这个孩子真是书痴啊!见了客人竟不知道招呼问好,倒把她看的一本书举着考我。”
    ⑤姨娘由此断定我不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⑥的确如此。3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依然是一个不善交往、每到公开场合便觉拘谨的蠢笨的人。书本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极其丰富,相对而言,物质的世界便不再重要,它可以远远退居其后,它的喧闹和嘈杂跟我没有太多的关系。
    ⑦我父母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很不错的县中学。【县中图书馆在我童年的心目中曾经是一处圣殿一样的地方。】“文革”开始的那一年,“圣殿”被打碎了,成千上万册的图书馆被揪出来示众,然后拖到操场上一把火烧毁。图书馆主任火中取栗,偷偷运回家一纸箱书籍。主任的儿子跟我小学同班,因此我沾了他的光,我们像老鼠偷鸡蛋一样,把箱子里的小说一本一本地搬运出来,在一双双黝黑的小手中辗转一圈之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回箱子中去。那个图书馆主任可能比较“崇洋媚外”,弄回家的小说大都是世界名著,我对于外国文学的兴趣,便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有很多的书,传到我手中的时候已经是缺头少尾,看了半天都不知道书名和作者名。及至10年之后我上了大学,外国文学开禁,我在北大图书馆发疯一样地狂读名著时,时不时会在心里惊叫一声:这本书不是我小时候读过吗?然后我深深地埋下头去,额头紧贴着书页,嗅着那股陈年纸散发出来的潮湿的气味,心里涌出一阵老朋友失而复得的狂喜。
    ⑧19岁,我在农场插队。一个飘雪的冬夜,农场宣传队集中在场部排练节目时,电忽然停了,礼堂里一片漆黑。一个只读了三年小学的农场工人对我们说:“我来讲个故事吧。”
    ⑨他讲的是《茶花女》。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奇迹: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乡村,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农场工人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法国作家的一本小说。那个凄美的冬夜从此深深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我记得我落泪了,一生中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悲剧作品的魅力。几年之后,我买到了《茶花女》的小说,听过了《茶花女》的歌剧,看过了《茶花女》的电影,不止一次地聆听各种男高音领唱的华丽异常的《饮酒歌》。我从一切形式的《茶花女》中寻找那个雪夜的感觉,试图重温为玛格丽特命运流泪的幸福。然而再不可能了,【人的一生不会两次趟过同一条河,所有最好的都是唯一的。】
    ⑩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跟读者们交流一下读书的感觉。今天的时代跟过去当然大大的不同,但是我相信人类的灵魂没有改变很多,人们在优美的文字和崇高的心灵面前依然会感觉战栗,有一种五体投地的崇拜。从前感动过我们的作品,今天还会感动更多年轻的读者。希望在你们的一生中也能留下一些有关读书的温馨记忆,将来在你们年老的时候,回味曾经读过的那些文字,承认这世上有一种美好是可以永存的。
    (选自《读者》2015年第17期)

【问题】
    18.作者回忆了青少年时期有关书的三个小故事。阅读文章,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1)7岁,读小学二年级时,【    】。
    (2)“文革”开始的那一年,和同班同学一起偷看图书馆主任偷运回家的外国名著。
    (3)19岁,在农场插队,【    】。
    19.请结合具体语境,品味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和第⑦段中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姨娘的身影遮住女孩眼前的光线的刹那,女孩【迷蒙】地抬起头来,竟没有丝毫的惊喜。
    (2)县中图书馆在我童年的心目中曾经是一处圣殿一样的地方。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①段“夕阳西下的黄昏”“老屋的门槛”勾勒出了“我”读书的环境,渲染了幽静的氛围,烘托了“我”读书时的专注。
    B.第⑥段“的确如此”并不是简单认同姨娘对“我”的评价,而是很有深意,引出“我”陶醉在书本带给“我”的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里,忽略物质世界的心性。
    C.第⑦段“火中取栗”只是表示在“文革”时代从学校图书馆把那些好书运回家中存放起来是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的,并没有贬义色彩。
    D.第⑩段“依然会感觉战栗”里的“依然”删去后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不会受到影响。
    21.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2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材料】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节选自于漪《往事依依》
    请分析本文第⑨段和链接材料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方面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18.(1)因痴迷读书竟忘记了向姨娘打招呼问好。(3)听农场工人讲法国小说《茶花女》,并为之流泪。(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19.(1)“迷蒙”在此处有神志模糊不清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我”沉浸在书的世界中的痴迷状态,体现了“我”对读书的无比喜爱。(3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图书馆比作圣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图书馆在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也体现了“我”对读书的浓厚兴趣。(3分)(意思对即可)
    20.D(2分)(删去“依然”,便不能强调人们在优美的文字和崇高的心灵面前会感觉战栗,产生一种五体投地的崇拜,是由来已久并能一直延续的。)
    21.示例:人的成长经历是不可复制的。每个时期的读书感悟和收获都会随着时空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要珍惜当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体验。(2分)(言之有理即可)
    22.写作手法:链接材料详细引用了教师朗诵的诗句,(0.5分)对教师作了神态描写,写了他融入深深感动之情的眼神(0.5分)。本文第⑨段只是简略提及了故事中人物的悲剧命运,(0.5分),运用了衬托手法,拿自己以后努力从一切形式的《茶花女》中找寻那个雪夜的感觉却再不可能,来衬托出初听故事时反应的强烈和体验的深刻。(0.5分)(意思对即可)
    写作意图:相同点——都写了听别人的讲述自己被深深感染,(1分)都写了别人讲述时的场景及所讲的内容在自己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1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点——链接材料是要反映教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培养了自己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1分)本文第⑨段则是表达自己听故事时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形成共鸣,沉浸在故事所呈现的凄美境界里而获得强烈的幸福感受,表明在优美的文字和崇高的心灵面前会感觉战栗是世上最快乐美好的事情。(1分)(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 下一篇:9.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