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解放后北京的行政区划范围经过五次调整,直到1961年
作者:未知 文章ID:37678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解放后北京的行政区划范围经过五次调整,直到1961年形成了16区、2县的格局。其中地处北京二环路以内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四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旧有的“城八区”的概念。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撤销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东城区;撤销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西城区。从此,“城六区”成为北京城区新的代名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15年11月,国务院批准,密云、延庆,撤县设区。按照相关要求,撤县设区后,其行政区域与之前相同。至此,北京最后两个县也改为市辖区。
【材料二】
为进一步明确北京各区的功能定位,便于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依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关于“两轴、两带”城市区域划分设想,遵循“优化城区、强化郊区”的原则,将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新东城区和新西城区地处“两轴”交汇的位置,成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合并不仅是区域范围上的简单合并,更是区域功能上的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区域均衡,为首都经济、社会乃至文化发展疏通了经脉。而其他三类区域分别分布于“两带”所辐射的范围内,发展空间巨大。其中,“城市发展新区”以其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北京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如大兴、昌平、房山等郊区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问题】
13.分别阅读以上两则材料,我们会发现北京市城区的范围呈现出①的趋势,北京各区的功能定位也逐渐②。(2分)
14.阅读【材料二】及其中的“示意图”,说一说昌平区在北京市整体的区域规划中,遇到了怎样的发展机遇。(4分)
答:
1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具体说一说北京市“城八区”是如何“优化城区”功能定位的。(4分)
答:
【参考答案】
13.答案:①扩大。
②明确。(共2分。共2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14.答案示例:昌平区的位置处在西部生态带,发展空间巨大;昌平区又定位为城市发展新区,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共4分。共2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15.答案要点:区域范围的合并:撤销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东城区;撤销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西城区。(或建立城六区);区域功能上的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区域均衡。(共4分。共4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