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母亲的位置

发布时间:2019年1月1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7743  浏览:

【原文】
    母亲的位置
    ①一铺小小的土炕,挤着一家子人。到晚上,母亲总是睡在炕梢的位置。似乎窗外总在刮风,没黑没白,无休无止,从窗隙往屋子里挤,鞭梢似地一甩一甩,砸出满屋酷寒。母亲缩在炕梢,蜷睡着,却突然惊醒坐起,掖好孩子们的被角,又把掉落一旁的衣服重新盖上他们的被子。屋子里漆黑一片,母亲所做的一切,全靠了母性的本能。母亲像猫一样警醒。
    ②那铺土炕,母亲永远睡在炕梢。有时是整个身子,有时是半个身子。经常在梦中,她滚落地上,嘴里发出一声惊呼,未及完全喊出,又被硬生生咬断。她想起男人还睡着,想起孩子们还睡着,她怕惊扰了他们。
    ③终于决定盖一栋房子。孩子们像雨后的笋,晚上,她甚至没有将身体蜷起的空间。【石子是她和男人从山上采的,先采了大石,然后用小锤一下一下地砸碎;沙子是她和男人从河滩上推的,两个人深弯着腰,独轮车轧开深深的痕;泥板是她和男人亲手脱的坯,平场上一排排一行行,那些天她心惊胆战,生怕空中落下雨滴。】房子不大,进展缓慢,可是女人知道,它毕竟是一栋房子,当房子盖好,她和男人,还有孩子们,再也不必在一铺炕上挨挤了。
    ④房子盖到大半,她搬了进去。她说她得看着她的房子,尽管那里面几乎什么也没有。但是那里有炕,母亲睡在那里,老屋的土炕便不会太挤。忙累一天的母亲沉沉睡去,没有男人和孩子在身边,她睡得格外香甜。那时窗子还没有镶玻璃,屋子就像冰窖,母亲浑然不觉。
    ⑤房子盖好了,搬进去,却仍然有些挤。女儿已经长到需要一间单独房间的年龄,母亲只好和男人和儿子继续挤一铺大炕。现在母亲再也不用蜷起身子睡觉了,可是她却不肯再睡炕梢。那个冬天,她一直睡在靠窗的位置。那是屋子里最冷的地方,冷风顽强地挤过窗隙,把熟睡中母亲的脸冻僵。母亲睡着,又突然醒来,黑暗中,为男人掖掖被角,给儿子的被子加盖一件衣服。她醒得总是恰到好处,她像母猫一般警醒。
    ⑥春天和秋天里,母亲却让开了靠近窗户的位置,又一次睡到炕梢。她对儿子说早晨会有阳光,那阳光暖暖柔柔的,照在脸上,会很舒服。后来她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些有关阳光的知识,更不肯再睡到窗前了。她喜欢说“营养”。她说春天和秋天的阳光有营养,照到谁的身上,谁就多吸收一分营养。母亲一本正经的郑重表情,常常把她的儿子逗笑。
    ⑦后来,生活就变得好了。
    ⑧后来,母亲就跟着儿子进了城。
    ⑨再后来,有一天,突然,母亲就病倒了。
    ⑩母亲病倒了,接连打了很多天的吊针。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病床靠着明净的窗户。她一连很多天下不了床,她的眼睛忽睁忽闭,呼吸时缓时急,思维时明晰时愚钝。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儿子红着眼睛,日夜守在母亲床前。可是母亲仍然顽强地活着,她在等待女儿从国外归来。
    11儿子是在清晨突然被母亲推醒的。一整夜他都陪伴着神志不清的母亲,那时候他刚刚睡着。睁开眼睛,他吓了一跳,几天未曾下地和进食的母亲,竟然站在他的床前!母亲微笑着,沙哑着声音,却是一本正经地说:“咱们换换床位吧!……现在,我的那张床上,有营养……”
    12【儿子看到,母亲的床头,有一缕微不足道的阳光……】

【问题】
    18.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

母亲位置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
总是睡在炕稍
a.【   
b.【   
那是屋子里最冷的地方
又一次睡到了炕稍
c.【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打动人心的是对细节生动细腻的描绘。
    B.第①段“似乎窗外总在刮风,……从窗隙往屋子里挤,鞭梢似地一甩一甩,砸出满屋酷寒”中,“挤”“砸”描写出冬天寒风的凛冽,极富力量感。
    C.第④段中“那时窗子还没有镶玻璃,屋子就像冰窖,母亲浑然不觉。”母亲“浑然不觉”寒冷,只是因为她白天过于劳累了。
    D.“母亲像猫一样警醒”“她像母猫一般警醒”,文章两次将母亲比作警醒的母猫,描写出母亲为了照顾家人时刻保持着紧张而辛苦的状态。
    20.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请联系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经常在梦中,她滚落地上,嘴里发出一声惊呼,未及完全喊出,又被硬生生咬断。
    (2)简要分析第12段中划线句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材料: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李森祥《台阶》
    请简要分析本文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中描写方式、内容及其作用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8.a.风,没黑没白,无休无止,从窗隙往屋子里挤砸出满屋酷寒
    b.靠窗的位置
    c.她希望孩子能多晒太阳,多吸收“营养”
    19.C(2分)
    20.(1)描写出母亲在睡梦中滚落到地上摔疼后强忍痛苦,不愿惊扰丈夫和孩子(1分)的情状,刻画出母亲对于家人的关爱与呵护(1分)。
    (2)内容上:对于儿子来说那缕阳光微不足道,但在生命弥留之际的母亲本能把阳光让给儿子(1分),将深沉厚重的母爱刻画到极致,讴歌了伟大无私的母爱(1分)。
    作用:深化了文章主旨(1分);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1分)。
    21.同:都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刻画出造屋时的辛劳(1分)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1分)。
    异:本文中描写母亲造屋时的辛劳,表现出母亲为了家庭和孩子无私奉献品质,讴歌了无私伟大的母爱(1分)。
    链接材料讴歌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1分),表现出劳动人名渴望提高地位、赢得尊重的心愿(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说风雅
  • 下一篇:识字馈浆
  • 【推荐文章】

  • 江村

    【原文】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

  • 江雪

    【原文】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

  • 听邻家吹笙

    【原文】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

  • 生活中需要思索

    【原文】 生活中需要思索 ⑴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

  • 细水长流

    【原文】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

  • 想象鸟鸣的幸福

    【原文】 想象鸟鸣的幸福 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它们质...

  • 【最新文章】

  • 钱塘湖春行
  • 湘南即事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
  • 寻幽居不遇
  • (9)诸葛亮在《出师表》里用“【 】,【 】
  • 【材料一】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
  • 满眼梧桐
  • ①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敬畏之心
  • (2)汤姆·索亚认为当“海盗”比当“印第安
  • 22.阅读《格列佛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
  • (6)《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5.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
  • 黄生借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