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眼神接触”知多少

发布时间:2019年1月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7日
作者:李旭  文章ID:37785  浏览:

【原文】
    “眼神接触”知多少
    李旭
    眼睛是人们认识大千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也能映射出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我们很难想象,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有90%以上都是使用非语言的方式实现的,其中眼神沟通又是“重中之重”。
    法国研究者席琳·雅各布的一个研究关注的是在街上做问卷调查时的眼神接触问题,结果发现,如果发放问卷者在接触的过程中较多地注视对方,有66%的个体同意完成问卷调查;如果在邀请时眼神接触少,总是躲避眼神交流,仅有34%的个体愿意参加问卷调查。研究者认为,直接的眼神接触可以避免旁观者产生“跟自己无关”或者是“自己的参与与否得不到重视”的感觉。通常我们仅和自己熟识和信任的人有较多的眼神接触,因此如果发放问卷者和潜在的实验参与者有较多的眼神接触,对方无法拒绝这种眼神接触所伴随的一贯的信任感,对发放问卷者的印象较好,因此也更愿意参加问卷调查。
    另一方面,通常而言,眼神交流也能够传递交流双方的一些人格特点,比如主动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多被认为是自信的表现,更有领导能力,更有权力。因此一方面注视的特点可能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过另一方面可能与文化背景也有关系。在东方文化里,特别是在日本,人们认为避免和对方进行直接的对视是表达尊重,而西方人则会认为这样的人鬼鬼祟祟、不值得托付,因为西方文化中鼓励眼神接触,并认为这样是自信的表现。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事件与个体的态度和立场密切相关时,眼神接触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态度。
    在第一个研究中,研究者让实验参与者观看一些观点有争议的演讲视频,比如核能的开发、安乐死、高等教育收费等。在实验参与者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研究者使用眼动仪追踪他们的眼球活动,观看结束后对眼动轨迹的分析则发现:当实验参与者的意见和演讲者的态度基本一致时,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注视演讲者的眼睛,并且更容易接受演讲者的意见;如果他们对该议题的态度与演讲者不一致时,注视时间长度和个体对信息的接受度不存在相关性。实验也发现,如果演讲者更多地注视前方而不是眼神躲避,实验参与者更倾向于接受他们的观点。
    研究者受此启发,又开展了第二个研究,同样是观看一些有争议的视频议题,但一部分参与者被要求关注演讲者的嘴巴,而另外一部分被要求关注演讲者的眼睛,在观看视频前后,让实验参与者就视频中的议题表明他们的态度。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事先就与演讲者观点不同,关注演讲者眼睛的参与者更难被说服,更难去接受演讲者所传递的信息。究其原因,可能和实验参与者对事件的态度有关。因此这部分研究传递的信息是,如果你想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不如更多地注视对方;但你也要注意,另外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如果对方已经确认和你的观点不一致,那么和你产生的眼神接触越多,反而抵触越深。
    虽然我们发现了一些眼神的小秘密,但现实中眼神能够传递的信息太多,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彻底解读关于眼神的一切。人类的爱、恨、悲伤、惊恐都可以通过眼神传递,同时信任、怀疑和讽刺也可以完美地用眼神表达,而更重要的是眼神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也使得它更为复杂、难解、捉摸不定。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曾言:“不畏浮云遮望眼”,但愿你我的生活中能遇到更多真诚、温暖的目光,也希望你我能在每一个眨眼的瞬间传递对他人的理解和对世界的善意。

【问题】
    12.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请改正。(4分)
    (1)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有90%以上都是眼神沟通来实现的。
    (2)科学家研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只要你更多地注视对方,就能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
    13.第二段中,法国研究者席琳·雅各布研究的结论是什么?(3分)
    14.第三段中,写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目的是什么?(3分)
    15.第四段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事件与个体的态度和立场密切相关时,眼神接触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态度。”请分别概括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的两个研究在这方面的具体发现。(4分)

【参考答案】
    12.(1)原文在开头是说: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有90%以上都是使用非语言的方式实现的,其中眼神沟通又是“重中之重”。
    (2)原文在最后是说:如果你想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不如更多地注视对方;但你也要注意,另外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如果对方已经确认和你的观点不一致,那么和你产生的眼神接触越多,反而抵触越深。
    (4分。各2分)
    13.直接的眼神接触可以避免旁观者产生“跟自己无关”或者是“自己的参与与否得不到重视”的感觉,因此也更愿意参加问卷调查。(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4.为了说明眼神交流能够传递交流双方的一些人格特点,但在判断时必须要考虑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背景。(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5.(1)如果他们对该议题的态度与演讲者不一致时,注视时间长度和个体对信息的接受度不存在相关。
    (2)如果你想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不如更多地注视对方。
    (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花瓷细腰鼓
  • 下一篇:余姚县海塘记
  • 【推荐文章】

  • 汗血诗人

    【原文】 汗血诗人 ①在北师大念书时,我听过著名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演讲。他对诗歌的解...

  •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

    【问题】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作品,对钱钟书非常仰慕,非要...

  • 乡关何处

    【原文】 乡关何处 余秋雨 ①本文的标题,取自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日...

  •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原文】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①母亲年龄大了,记忆力严重减退,而且越来越严重。【...

  • 专注造就成功

    【原文】 专注造就成功 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 【最新文章】

  •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两段文字
  • 出师表
  • 陈子经,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
  •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 从“苦读”到“乐读”
  • 声音也有破坏力
  • 巴黎不堵车的秘诀
  • 23.《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书中的英
  • (4)杜甫的《望岳》一诗中点明全诗的主旨,
  •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
  • 活板
  • 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
  • “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
  • 曹刿论战
  • 汗血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