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N年一遇”为何年年遇?

发布时间:2019年1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7851  浏览:

【原文】
    “N年一遇”为何年年遇?
    (1)今年是个“N年一遇”之年!刚进新年北方就迎来“几十年一遇”的大暴雪,接着全国各地纷纷迎来“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有网友抱怨,近年来,“N年一遇”频频出现,人们看到审美疲劳,甚至怀疑它是顶逃避责任的“堂而皇之的帽子”。“N年一遇”到底是算出来的还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不是哪里都能使用“N年一遇”?N是不是可以无限放大到几千几万?……
    (2)根据某地长期水文记录,可以算出某量级的洪水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也就是洪水重现期。洪水重现期为百年,表示当地发生某量级洪水的概率为1%,那就是俗称的百年一遇洪水。不同地方概率为1%的洪水大小并不相同,常年干旱地区“百年一遇”洪水,搬到长江流域某支流就可能变成“五十年一遇”。政府在确定防洪建设规模和等级时,要参考当地的重现期。这样可以有效防洪的同时,避免过度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重现期”要假定“历史会稳定重现”。如果气候变化让一个干旱地方的雨水逐年增多,过去概率为1%的洪水就会慢慢变成2%,也就是“五十年一遇”。因此,在防洪抗旱决策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计算“重现期”,也应该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考虑进去。
    (3)洪水重现期的计算并不困难。在2007年高考中,湖南省的文科数学卷中就有这样一道题,要求按照某河流水位概率分布图,计算出该河流平均至少一百年才发生一次的洪水最低水位。这道题算的就是该河流“百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历史记录和统计方法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因此N一般只取个大数,例如五十年,一百年。“N年一遇”针对的也是某个特定地区。长江流域某支流的“五十年一遇”洪水,搬到常年干旱地区的河里就可能是“百年一遇”。所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各地大量涌现“百年一遇”,也并不异常。
    (4)由此可见,“N年一遇”的说法代表了历史上灾害的罕见程度,但并不就意味着这样量级的灾害每N年就(只)会发生一次。不过,如果连续多年某地报道“N年不遇”的同种灾害,要么是当地气候发生改变,让原本罕见的灾害频繁发生,要么就是在滥用此类术语。
    (5)在描述气候灾害时就不宜使用“N年一遇”。与水文历史记录不同,我国的气象观测记录起步很晚,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全面建起统一规范的气象观测网络。全国常规气象观测记录不可能超过百年,所以用“百年一遇”甚至“五十年一遇”来描述气象灾害是很不严谨的。
    (6)从目前的各媒体的报道上来看,有些“N年一遇”的使用并非出自业内人士之口,更像是记者随手写下的“文学夸张”。所以,相关人员在描述“N年一遇”之前,理应核实数据来源和计算过程,以免对公众产生误导。
    (选文有删改)

【问题】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某地某量级洪水在某地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叫洪水重现期。
    B.气候变化的“重现期”是政府制定防洪抗旱决策的唯一依据。
    C.“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某地量级洪水的概率为1%。
    D.举2007年湖南高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洪水重现期的计算并不困难。
    13.下列不属于“N年一遇”这一现象的是(    )(3分)
    A.2009年8月12日,佛山市遭受十年一遇暴雨袭击,水淹城区,季华路录得自1999年来的最高值降雨量139.9毫米。
    B.2012年的“霜降”和“重阳”是同一天,属于19年一遇。上次是1993年,下次是2031年。
    C.2016年1月24日,受超级寒潮影响,广州、佛山都降雪了,气象站作了详细的气象观测记录,这是百年一遇的气象灾害现象。
    D.在常规气象观测记录中,2008年春天南方雨雪冰冻天气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最长,属五十年一遇的现象。
    14.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有些“N年一遇”的使用更像是记者随手写下的“文学夸张”?(4分)

【参考答案】
    12.B(防洪抗旱决策制定要考虑“重现期”,也应该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考虑进去。)(3分)
    13.C(我国50年代才开始全面建起统一规范的气象观测网络。常规气象观测记录不可能超过百年。)(3分)
    14.(4分)因为他们没有理解“N年一遇”的真正含义,存在着滥用的现象(2分);他们没有区分气候灾害和水文记录,态度不严谨(1分);他们更没有核实数据来源和计算过程,误导了公众(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金国治盗甚严每捕获论罪外皆七倍责偿。】唯正月十六日则纵偷
  • 下一篇:父亲的刀子
  • 【推荐文章】

  •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

    【原文】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 唐 李德裕 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静中闻。 鸟啼花发人...

  • 渔翁①

    【原文】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

  • 酒泉子

    【原文】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

    【原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

  • 秋霁

    【原文】 秋霁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

  • 暮春

    【原文】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

  • 【最新文章】

  • 【雨还是下个不停。】保尔费了好大劲才把脚从
  •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 妄心江盈科
  • 欧洲人常吃一种叫做穆兹利的早餐,就是把燕麦
  • 9.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环境对一个
  • 10.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梅仟把老舍的小说《骆驼
  • 【材料一】里约奥运会上,被称为“飞鱼”的菲
  •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
  • 小土豆翻身当主粮
  • 心情
  • 《出师表》与《三国志·诸葛亮传》选段
  • 枣糕张
  • 古琴
  • 【甲】饮酒·其五 【乙】桃花源记 【丙】东篱
  • ①一天下午,我带两位年轻编辑去北京木樨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