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苏州园林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
作者:未知 文章ID:38136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苏州园林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名,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有着深邃的立意,大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巧妙布景,将造园者或园主人的主观意趣、造园理念,寄托在具体景物上,通过一花一木、一亭一石、一窗一匾等等,体现雅致的情趣,营造出无限的意境,让观赏者在欣赏园林的同时,领会到造园者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象外之致。苏州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宜细加欣赏。欣赏苏州园林不能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也不能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要以细腻、恬静的心态欣赏,才能得到美的享受。
由于是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为求得意境的深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大多不遗余力地用各种方法来增强景致的深度感,使园林空间丰富多变。明园林艺术家计成说:“夫借景,园林之最要也。如远借、邻借、应时而借等等。”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要对周围的风景画面进行取舍、剪裁、制作,才能将园外的自然美借入园内为我所用,使园景扩延至无穷,拓展了欣赏空间,增加了自然之趣。
【材料二】
“百戏之祖归昆曲,天下昆曲出苏州”,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以婉转深细的声腔,婀娜妩媚的姿态和优美风雅的曲词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情感。昆曲舞台上,仅仅一桌两椅,就能让观众在演员细腻、丰富的演唱和婀娜多姿的形体语言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
昆曲曲词典雅清丽,情意万千。它继承了古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点,长句、短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充满诗情画意。昆曲曲词有很强的音乐性,通过音调、韵律、句法结构,产生一种刚柔相济、长短和谐、轻重妥当的艺术效果。昆曲唱腔流丽悠远,听之足以荡人心魄。指尖轻舒,便是如画江山,便是梦幻时空。柔指纤纤,道不完的情意绵绵;水袖抛舞,说不尽的风致楚楚。浅唱兼低吟,一个身段,一个眼神,一颦一笑,都蕴含着无穷韵味,折射出万种风情。唯有静心细品,方能得到昆曲的真味。
苏州园林中的亭、榭、水阁,都是昆曲表演的极佳场所。半山亭内的尺幅空间,饮宴堂前的一方氍毹(qúshū,地毯,常借指舞台),池塘侧的半岛洲头,都可以成为昆曲表演的精致空间。“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昆曲《玉簪记·琴挑》),已分不清是园,是曲。这种人与自然水乳交融、天人合一的感觉,体现出园林和戏曲①的美学精神。园林与昆曲,在审美理想上可谓②。
【问题】
14.在【材料二】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相辅相成 异曲同工
B.相辅相成 不期而遇
C.相得益彰 不期而遇
D.相得益彰 异曲同工
15.综合上面两则材料,简要说说苏州园林和昆曲在哪些方面有共通之处。(3分)
答:【 】
16.“与谁同坐轩”,是苏州园林“拙政园”中的一个亭子,透过亭子的扇形窗户,可以看到旁边的“笠亭”及其周围的景物。请结合【材料一】和下面的图片,简要说说“与谁同坐轩”是如何借景的,其效果是什么。(4分)
答:【 】
17.根据【材料二】,以下面《牡丹亭》曲词为例,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对昆曲曲词特点的理解。(3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tuī,太)看的这韶光贱!(昆曲《牡丹亭》曲词)
答:【 】
【参考答案】
14.D(2分)
15.答案示例:苏州园林和昆曲都注重写意,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的意境;都体现了雅致的情趣;都具有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3分)
16.答案示例:“与谁同坐轩”善于从邻近的“笠亭”借景,属于邻借。它的墙面开扇形洞窗,正对着笠亭顶部,如果从扇形洞窗仰望,笠亭恰似镶嵌在扇面之上,构成一幅美妙的风景画。扇形洞窗又将轩外的绿竹翠柏为我所用,使园景扩延至无穷,拓展了欣赏空间,增加了无穷趣味。(4分)
17.答案示例:“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段唱词长句、短句交错,疏密相间,充满诗情画意。(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