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过,由
作者:未知 文章ID:38176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过,由于生产生活改变等原因,北京的一些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困境。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雕漆工艺,其所耗原料与时间均不菲。一克雕漆堪比一克黄金。雕漆在胎上涂积漆料时必须逐层进行,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如此循环,每天只能刷一到两层。涂漆完毕后,再以刀代笔,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一系列工序下来,有些工艺品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完成。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水果曾是老百姓吃不起的奢侈品,以假乱真的蜡果因此拥有广阔的民间市场。蜡果的制作工序复杂,从制作模具到灌蜡、上色、风干,一个蜡果的完工需要半个月左右,且对制作者有美术功底的要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蜡果的身影渐渐从百姓家庭中淡出。
面临严重挑战的还有一得阁墨汁的制作技艺。这门传统手艺与车间工业生产不同,比起精准的参数,更依赖师傅的个人经验。车间工作辛苦,骨胶味道难闻,技师要想获取丰富的经验,必须能够吃苦耐劳,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传承人。
【材料二】
意大利人曾不无自豪地说,全世界大约4%的历史艺术品出自意大利。也有人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件大文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保存下来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多得数不胜数。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形成于19世纪,风靡一时。但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电视的出现、西西里岛上城镇社会的变迁,到20世纪50年代傀儡戏已经呈衰落趋势。现在意大利政府在抢救和保护西西里岛傀儡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们兴建木偶戏学校,举办西西里木偶节,在国内外举办木偶展览。目前在西西里岛的商店和摊头上到处都可以买到精美的木偶。这些木偶已经成为西西里岛的著名纪念品,吸引着各方游客。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文化的侵袭,韩国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在一大批民俗文化学者的积极倡导和参与下,1964年韩国启动了“人间国宝”工程,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授予“人间国宝”荣誉称号并确定其责任和义务。政府按每人每月100万韩元提供补助。对于能培养出一个大师级人才的人,不仅给他薪水,以支持其提高技艺,而且还要给他研究经费和传承费。经过40年的上下推动,韩国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全面保护和振兴。
在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最薄弱的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实际上它们拥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们共同面对的是保护经费匮乏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筹措300万美元的款项并提供技术援助,对它们在非遗方面的保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问题】
14.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请你说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哪些困境。(4分)
答:【 】
15.结合材料二,请你就北京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三条建议。(3分)
答:【 】
16.目前,政府部门通过抢救性拍摄等形式,为非遗项目进行文化留存。如果你是其中一名编导,你会拍摄哪些内容?(3分)
答:【 】
【参考答案】
14.答案:成本高昂;社会变迁;后继无人;经费匮乏。
(共4分。每个要点1分)
15.答案示例:兴建非遗项目传承学校(非遗项目进校园);在国内外举办非遗项目展览;为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放经费;把非遗项目开发成“城市名片”。
(共3分。每条建议3分)
16.答案示例:项目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传承人及专家访谈。
(共3分。每个要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