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材料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

发布时间:2019年2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8178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三国演义》,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知道“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故事。然而,“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老话早就在民间流传。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占山为王,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难免不会猴儿学样;三国中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老读三国是为贼”,深谙世故的老年人读了之后愈加老谋深算。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孩子!
    按理说,《西游记》应该最适合孩子阅读。唐僧师徒以及各类神仙妖魔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最容易勾起孩子阅读的兴趣。然而,这部书从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极为深远宏阔,远非孩子所能理解。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等字样,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适合孩子阅读。
    《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极高的地位。其思想之深刻,文字之精美,艺术价值之高,几乎无出其右者。上至王侯将相、学者大师,下至贩夫走卒、野夫村妇,无不为之痴迷。然而,从教育的角度看,这部书也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
    首先,尽管一千个人对《红楼梦》有一千种解读,但“色”“空”“幻”“灭”的主题世所公认。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观念要么不理解,要么理解了就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教育应该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鼓励他们实现未来更加美好的人生,而不是提醒他们现实有多么残酷。其次,按照曹雪芹的原意,书中所描述的社会和家族一步步从繁华走向崩溃,最终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如此悲情,悲到了极致,冷到了骨髓,固然深刻揭示了世情人生,却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上面分析的是内容,单就文字而言,我认为也不一定适合孩子,特别是小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半文半白,《三国演义》更近乎是完全的文言文,和现在的白话文还有相当的距离,小孩子读起来困难很大,即使勉强读下来也是囫囵吞枣地看完故事了事。至于小说布局结构之宏大精巧,人物性格之生动鲜明,语言运用之神妙隽永,这些美学上的价值更非低龄儿童所能理解和领悟。(作者:秦春华)
    【材料二】
    秦老师认为《西游记》蕴含浓重的佛教色彩,最不适合孩子阅读。我倒认为这本书非常值得孩子们阅读。千奇百怪的事物、法力无边的神仙、曲折离奇的情节、光怪陆离的社会,加之活泼有趣的文笔,深深吸引着一代代孩子们。孩子们阅读时,读不懂里面的佛法没有关系,只要能够借此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就足够了。当下中国学生想象力世界排名倒数,常读类似名著,对培养想象力会没有益处吗?实际上,关于这本书,有两个现象被忽略了:一是孩子们在读这本书时,很少有人会将阅读的兴趣、重点放在佛法上;二是每逢寒暑假,无论城乡,很多孩子们都废寝忘食地观看电视剧《西游记》。
    秦老师从“色”“空”“幻”“灭”等角度出发,认为阅读《红楼梦》,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我也反对这个观点,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因噎废食,而不向孩子们推荐最优秀的古典名著。如果让我给中学生推荐唯一的一本古典名著,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红楼梦》。书中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对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大有益处,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中学生在写作中能恰当融入《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的诗句,写出富有诗情画意、真情实感的佳作,你还会说《红楼梦》不适合孩子阅读吗?(作者:吕贻晓)

【问题】
    20.两则材料是围绕什么话题分别表达自己观点的?(2分)
    答:【    】
    21.对于孩子阅读《西游记》,两则材料的作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们分别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4分)
    答:【    】
    22.你更认同哪则材料的观点?请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进行简要说明。(4分)
    答:【    】

【参考答案】
    20.答案:四大名著适不适合孩子阅读?
    (共2分)
    21.答案示例:材料一的作者肯定了《西游记》能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出作品中讲述的“佛法和人生”孩子难以理解,从而得出“最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结论。
    材料二的作者强调了《西游记》对孩子有强烈的吸引力,并可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而书中涉及的佛法不影响孩子对《西游记》的喜爱。
    (共4分。材料一、材料二各2分)
    22.答案示例:
    我认同材料二的观点。我们中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并具备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维。比如我们认同水浒英雄的嫉恶如仇,不认同他们动辄杀人放火的行为。所以这不会影响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必过于担忧。
    (共4分。结合阅读实际2分,分析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以义制命 从未言老——追忆世纪老人杨敬年
  • 下一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推荐文章】

  • 绝句(其一)

    【原文】 绝句(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

  • 【甲】《渔家做》范仲淹 【乙】《雁门太守行

    【原文】 【甲】《渔家做》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 一鹭图

    【原文】 一鹭图 刘羽(明)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

  • 青花瓷

    【原文】 青花瓷 ①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 窗前的树

    【原文】 窗前的树 张抗抗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

  • 三棵树

    【原文】 三棵树 苏童 (1)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

  • 【最新文章】

  •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横
  • 归园田居(其一)
  • 曹刿论战
  • 蓝天保卫战:雾霾多发启动PM2.5监测之旅
  • 绝句(其一)
  •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
  •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
  • 13.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 】,【
  •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
  • 21.某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借阅情况进行了一次调
  • 5、仿写。根据句式写两个句子。善读则能从无
  • (一)小杨和小李为了一点小事,两人在自习课
  • 关睢
  • 5.《西游记》的故事妇孺皆知。元宵节,你所在
  • 6.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