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①“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

发布时间:2019年2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8182  浏览:

【原文】
    ①“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这是美国建筑师伊罗沙里宁的话。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表现了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背景。而地标性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名片,如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
    ②地标性建筑应该与城市环境相融合。挪威首都奥斯陆港口的歌剧院,是由挪威建筑师罗伯特·格林伍设计的,这个国家一年里大半时间都是白雪皑皑,他就以白色石头作为表层,如地毯般一直覆盖到屋面,使整栋歌剧院象一座白色的平台从大海中升起,与自然完美相融。建筑与环境协调,成为当地文化的一个象征。
    ③城市建筑应该是大众宜居的,创造一个地标性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当下的生活,还要考虑子孙后代的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完美诠释了联合国人居组织《伊斯坦布尔宣言》的理念:“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前几年,太原南部新城规划,外国建筑师把建筑设计得很雄伟,但是,外国人根本不了解这个城市缺水的严峻性,试想这样的建筑建成之后,人们怎么生活?
    ④此外,地标性建筑要在承载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基础上追求文化创新。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采用了江南民居白墙灰瓦的主色调,依据山势,建成高低错落的四合院形式,既有北京传统的建筑风格,又创造性地加入江南民居的元素,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成为城市建筑的典范。
    ⑤可是当下的中国,不少打造地标性建筑时,只是互相竟高、竟大,很少文化创新,首先表现为缺乏文化自信。各大城市竞相举办国际设计招标,借外国建筑师的名望和设计,为自身增添光彩。其次是简单拼凑。上海某大学松江校区,英语系的楼仿照剑桥,行政办公楼仿法式,最奇怪的是学生活动中心,“拼贴”了意大利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整个校区的建筑风格似乎是脱离了现实文化环境的“洋杂烩”。此外,还有一些城市直径克隆,打造山寨版建筑,将创造变成制造,设计变成抄袭。这样一来,地标性建筑就失去了创新与活力,也就失去了作为城市文化名片的价值。
    ⑥因此,优秀的地标性建筑要有文化追求。【    】按照城市自身的文化和理想建设的地标性建筑,能真正体现现代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有删改)

【问题】
    14、第①段中加点词“名片”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5、第⑥段横线上应填的关键词是(    )(2分)
    A.只有……才
    B.只要……是
    C.如果……就
    D.因为……所以
    16、下列说法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3分)
    A.城市文化核心就是地标性建筑
    B.《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地标性建筑要与城市环境相符
    C.作者反对聘请外国建筑师参与设计中国地标性建筑
    D.地标性建筑的文化追求离不开创新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围绕中心论点文章依次阐述的三个观点是【    】(8分)
    18、下面这个事例放到文章哪一段作为事实论据?请阐述(4分)
    在国际大都市上海陆家嘴中央商务区,有一座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上面用了上千根希腊柱子,上面是罗马穹顶。
    第【    】段,理由是【    】

【参考答案】
    14.(2分)地标、标志(代表、象征)
    15.(2分)A
    16.(3分)D
    17.(8分;各2分)论点:优秀的地标性建筑要有文化追求
    地标性建筑应该与城市环境相融合;最新上海初中高中资料请关微信公众号“注沈姐的语文课堂”,转载请注明出处)地标性建筑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地标性建筑要在承载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的基础上追求文化创新。
    18.(4分)【评分建议】明确结论(第④、⑤段),1分;理由,3分(提炼出该事例的关键信息,1分;明确相对应的观点,1分;分析事例与观点的关系,1分)
    【答题示例】
    A.可以放在第④段(1分)
    理由:这座建筑创造性地融合古典与现代(或:中国与西方、多个国家)多元建筑文化,形成了新的建筑样式(1分),
    能体现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特点(1分),能论证第④段“追求文化创新”的观点(1分)。
    B.可以放在第⑤段(1分)
    理由:这座建筑把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形式拼贴起来(1分),脱离了上海陆家嘴中央商务区的文化环境(或:不能体现陆家嘴中央商务区的文化特征,1分),与第⑤段指出的“简单拼凑”现象一致(或:某大学松江校区拼凑各类建筑风格的论据相似,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甲文鉴得归乡里。于时所在饥荒。州中之士素有感器恩义者,相与
  • 下一篇:鸳鸯劫
  • 【推荐文章】

  • 题许道宁画[注]

    【原文】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 对手是块磨刀石

    【原文】 对手是块磨刀石 田志军 ①刀在磨刀石上来回磨擦发热发烫,磨刀石是刀的对手...

  • 劳动的好时光

    【原文】 劳动的好时光 张海龙 ①一直记得海子的一句诗:那是我们劳动的好时光,朋友...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

  • 山馆

    【原文】 山馆 北宋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

  • 我的妈妈冰心

    【原文】 我的妈妈冰心 吴青 我从来都没觉得我妈妈是个作家,我觉得她就是我妈妈。 ...

  • 【最新文章】

  • 今天,我们该怎样阅读
  • ⑤和谐是什么?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 (1)《朝花夕拾》中有多篇文章批判了封建教
  • (2)聚义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水
  • 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人才经过艰苦
  • 18岁不可承受之重
  • 人类未来移民火星可行吗?
  • 盲人与【 】
  • 爆米花
  • 第一次盼望
  • 理水(节选)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 题许道宁画[注]
  •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乙】棉花!棉花!
  •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