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英
作者:未知 文章ID:38197 浏览:
【原文】
紫玉英
①夕阳下,庭院里的菊花开得很盛,清苦的香味满溢。退休老中医欧阳菊心绪很坏:他不理解,儿子干嘛老惦着他的一方端砚?杜声远干嘛还要来造访他呢?
②这方端砚,还是欧阳菊的曾祖父置办的,距今有一百多年了。端砚以紫色最为名贵,古人称之为紫玉英。欧阳菊的这方紫玉英砚面浅刻古瓶纹,瓶两侧出双十字耳,瓶口之上为花瓣形砚池,沿砚边刻阴线一周作为砚唇,砚底如常见的抄手式。砚铭是欧阳菊曾祖父亲手刻的:石重质,人重德。
③一星期前,儿子欧阳筠打电话来,说是他的顶头上司杜声远局长要来拜访他,顺带想看看这方端砚。儿子特意叮嘱父亲,杜局长对他很赏识,局里正将他列入提拔的对象,所以一定要热情接待。欧阳菊烦了,说:“这小家伙家里有方砚也要往外说,还要把什么杜局长引来。”老伴劝道:“老头子,儿子在人家手下做事哩。”
④杜声远来了,他五十岁出头,温文尔雅。看了看书房四壁张挂的书法作品,说:“欧阳菊先生对‘二王’的书帖是下过大功夫的,又掺入了一些汉楚简书的意味啊!”欧阳菊的眼睛亮了几分,问:“杜先生也喜欢书法?”“公务繁杂,往往在半夜才得暇练几个字,惭愧得很。”
⑤“爹,你把我们家的紫玉英给杜局长看看。他家也有好几方古砚,我欣赏过。”欧阳筠说。欧阳菊慢吞吞打开书柜,取出紫玉英,小心地递给杜声远。【杜声远拿着先是细看,继而用手轻托,接下来又朗读砚铭,然后才说:“这砚,不论石色、石质及雕琢,都是上乘。这石出自端溪中岩旧坑,正如古人所言‘石色紫如新嫩肝,细润如玉’。”】欧阳菊一听,便知杜声远引的是宋代人赵希鹄《洞天清嘉集》中的句子,想不到这个管公路的局长还读过这样的闲书!一会儿,杜声远就谦恭地起身告辞。欧阳菊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⑥可杜声远怎么还要来呢?难道喜欢上了他家这方砚?说是要拿自写的几张字来请他指点一下,这话未必是真的。他又想起祖先所刻的砚铭:石重质,人重德。
⑦他们又在书房里见面了。杜声远写的是篆书。欧阳菊看了又看后,说:“苍劲老辣,有吴昌硕之风,只是还可以参看一下邓石如的篆书,使其有些变化。哦,班门弄斧。”杜声远说:“先生指点迷津,我很是感谢!”他卷起宣纸时,忽见那方紫玉英裂成几大块,拼合着放在案子的一边。“这砚怎么啦?”“早几天,不慎跌了一跤,砚从手里飞出去,重重地落在这方砖地上,碎了。唉。”杜声远拿起碎片仔细看了看,说:“可惜,可惜。”
⑧欧阳筠一下子愣住了,心想:好好的砚怎么会跌破呢?爹呀,是不是你故意摔破的呢?他曾有过这样的念头:动员父亲把这方砚送给杜局长哩。
⑨又过了几天,欧阳筠把一方箕形端砚带给了欧阳菊。石色嫩紫,石质细腻,是地道的紫玉英。还有杜声远的一封短笺,上面写道:“欧阳菊先生;家传有几方好砚,特选出一方馈赠您,以谢您对我书法之指点。我将尊祖之铭文以篆字刻于砚上,有污清目,海涵。待闲暇时,我还将登门叩访。杜声远。”
10欧阳菊捧着砚,半晌说不出话来……
(作者:聂鑫森,有删改)
【问题】
19.本文围绕“端砚”展开故事,请根据提示概括具体情节。(6分)
欧阳菊藏砚——□□□□□——□□□□□——杜声远赠砚
20.第段画线句杜声远的言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3分)
21.第○10段欧阳菊“半晌说不出话来”的原因是
(1)【 】
(2)【 】(4分)
2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菊为人正直,看重人德。
B.欧阳菊对杜声远的书法评价中肯。
C.杜声远赠砚表达对欧阳菊真诚的谢意。
D.杜声远刻同样的砚铭是为了复制欧阳菊的紫玉英。
23.欧阳菊说紫玉英是他不慎摔跤撞碎的,欧阳筠怀疑是他父亲故意摔破的,你认为紫玉英是欧阳菊无心摔破的还是有意摔破的呢?请在文中找出依据并作简要分析。(5分)
看法:【 】
依据简析:【 】
【参考答案】
19.(6分)杜声远赏砚(3分)
杜声远惜砚(欧阳菊碎砚)(3分)
20.(3分)杜声远仔细鉴赏紫玉英(1分),学识丰厚(1分),是个行家(1分)。
21.(4分)
(1)为杜声远送他地道的紫玉英而感到意外。(2分)
(2)因为误解杜声远诚心拜访请教他而内疚。(2分)
22.(3分)D
23.(5分)言之有理即可。依据充分(2分)分析具体(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