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作者:未知 文章ID:38202 浏览:
【原文】
立春
①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立”是“开始”的意思。
②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5天为一候。“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振始,三候鱼陟负冰。”由这三候的名称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立春的季节变化特征——告别了寒冷的冬天。
③【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却还未能一时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便十分准确的把立春这个阶段特征的预兆,形象的表现出来。关于初候,唐朝大诗人李白“春风吹破琉璃瓦”,精彩且夸张地形容了春风的力度;“二月春风似剪刀”则将春风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④春风吹绿了万物,吹融了冻土,吹醒了冬眠的动物。它们因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而蠢蠢欲动地向外界活动,因此也就产生了二候“蛰虫振始”。三候说的是潜伏在深水过冬动物的活动情况。整个冬天的寒冷已经过去,水面厚厚的冰也逐渐开始融化了,水底的鱼儿迫不及待的要到水面上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于是便有了三候“鱼陟负冰”的说法。
⑤立春正当数九天里五九和六九这段时间,农谚中有“五九、六九消井口”的说法。在北京的农村,以前的人们主要是从井里往外打水,一个冬天井口结下的厚厚的冰层已开始融化。因此,人们从每天打水的井台上也可以感受到大地在一天天变暖。
⑥村边水涧小溪上的冰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由透明逐渐变为白色的孔洞状,慢慢化去,河水、小溪都开始恢复了往日自然的吟唱;南方的池塘里或小溪旁,鸭鹅在水中展翅,自由欢快地游荡嬉戏觅食,“春江水暖鸭先知”,动物们用自己的身体来直接感受春的暖意,而人们用增减衣服来适应天气的变化。在这时期,民间还有“人不知春草知春”的谚语,看那屋角边、石缝旁以及大山脚下、土坡旁向阳的地方,青草在春寒料峭的时候也冒出了绿芽,而在这时候,人们蹋踩路面,还会感觉到冰凉坚硬。自然界的动植物就是这样,它们的生命力就是如此顽强,它们的生长消亡都只为适应大自然所提供的条件,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们提供给人们的表象信息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春天乍暖还寒,冷暖交替,这样忽冷忽热的气候,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早春孩儿面,一如两三变”、“春日乱穿衣”这些俗语都是用来形容春天气候的复杂多变。
⑦在立春的十五天时间内,二十四番花信中的三信——迎春花、樱桃花和望春花相继开放,它们都向人们预报着春天的气息。树上的花,加上阳坡生长的鲜嫩的散发着芳香的小草,告诉农民得赶快备耕了。立春,带给人们的是欢欣鼓舞。
(节选自彭书准编著的《二十四节气》)
【注】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例如,植物的萌芽、开花、结果、结实;动物的蛰眠、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初冰、解冻等。
【链接一】古代诗歌中的物候: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链接二】
农历新年,即春节。春节一般都会在立春时节,这正是数九天中五九、六九的时间,所以春节和立春的相对时间也不固定。农谚说“春打六九头”,意思是说立春一般是在六九的第一天。但是也有的年份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因此农谚也有“春打五九尾”的说法。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公转来计算的,因此与农历闰月闰日的情况不好对应,所以,有的年份在春节前的腊月里就已经立春了,然后加上年初春节后的立春,这一年就有了两个立春节,叫做“两春夹一冬”。在腊月里就进入立春,则腊月立春后的正月里就肯定没有立春节了。倘若感伤闰月或闰年,则立春就会推到明年的正月。这样的年份就会全年都无立春节气。“春打六九头”或“春打五九尾”是经常而又不规则的交替着,两春夹一冬和全年无立春的情况也是在不断出现。二十四节气的计算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公转的角度来确定的,这与我们现在在天文学上的计算是一致的,因此,古人确定节气的理论是非常科学而成熟的。
【问题】
15.选文第③段中说“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却还未能一时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它写出了立春的天气特点,请你从第⑥段中找出与这一内容相照应的两个词语。(2分)
16.请你判断【链接一】苏轼这首诗中,描写的是立春三候中的哪一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依据。(4分)
17.阅读下面【表一】【表二】,结合选文内容,运用【链接二】的知识,判断2017年的立春是属于哪一种农谚,解释原因并说出立春后的天气特点。(4分)
【表一】
时间
|
节气
|
2016年12月21日—2016年12月29日
|
一九
|
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7日
|
二九
|
2017年1月8日 —2017年1月16日
|
三九
|
2017年1月17日 —2017年1月25日
|
四九
|
2017年1月26日 —2017年2月3日
|
五九
|
2017年2月4日 —2017年2月12日
|
六九
|
2017年2月13 日—2017年2月21日
|
七九
|
2017年2月22 日—2017年3月2日
|
八九
|
2017年3月3 日 —2017年3月11日
|
九九
|
时间
|
节气
|
2016年12月21日
|
冬至
|
2017年2月3日
|
立春
|
2017年1月27日
|
除夕
|
2017年1月28日
|
正月初一
|
【参考答案】
15.(共2分)答案要点:春寒料峭(1分)
乍暖还寒(1分)
16.(4分)答案要点:三候。
依据:三候说的是潜伏在深水过冬动物的活动情况。整个冬天的寒冷已经过去,水面厚厚的冰也逐渐开始融化了,水底的鱼儿迫不及待的要到水面上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于是便有了三候“鱼陟负冰”的说法。“春江水暖鸭先知”“和”“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正体现了这一特征。
17.(4分)答案要点:是“春打五九尾”(1分)。因为,2017年的立春,是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是在春节前的腊月里立春;是五九最后一天,即“春打五九尾”(2分)。立春后,天气一天天变暖(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