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
作者:未知 文章ID:38368 浏览:
【原文】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问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2)宾客【盈】坐
(3)一【坐】尽惊
(4)亦不能【加】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B、时人常【以】为宿构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C、【因】使背而诵之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D、倒屣迎【之】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结合全文,说说王粲是一位怎样的人,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4分)
【参考答案】
10、(1)以……为奇
(2)满
(3)同“座”座位
(4)超过
11、C(3分)
12、(1)(2分)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矮小,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
(2)(2分)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比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
(3)(2分)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弄清楚,但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13、(4分)王粲才学显著,记忆力超强。全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每点各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翻译】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急得把鞋子都穿倒了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曾经观看人下围棋,摆在棋盘上的棋子被搅乱了,王粲替他们照原样恢复,把棋子再摆上。下棋的不相信,用头巾把棋局盖上,让他再用其他的棋盘把棋子照原样摆上。摆好后用来互相核对比较,棋子的位置一个也不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计算,做算术时,推理验算得很周密。他还擅长写文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然而别人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