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宣传的时代

发布时间:2019年3月3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日]星新一  文章ID:38420  浏览:

【原文】
    宣传的时代
    [日]星新一
    早晨,N先生去上班。他住在公寓的第三十五层。电梯在第三十层停下,走进一个小男孩。N先生看这孩子有些面熟,便招呼道:“小朋友,上学去吗?”“嗯,上学去。”“真是个好孩子,好好用功学习吧。”
    N先生爱怜地抚摩着孩子的头。突然间,这个孩子热情洋溢地唱起歌来:“请吃拉夫拉,请吃拉夫拉。”
    拉夫拉是一家食品公司的商标。这孩子唱的是广告歌曲。过了一会儿,他像清醒过来似的,不好意思地抬头向N先生笑了笑。
    在第十五层,又走进一位中年妇女。“派力亨糖果真是美味可口,独具风味啊!”她用赞赏的口吻高兴地说着,随后又像刚从梦中醒过来似的向N先生打着招呼:“今天天气不错呀。”电梯到底层,大家蜂拥而出。
    最近,心理学和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有些专家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只要利用药物并稍加训练,就能对条件反射加以控制。A【就如,每逢喂狗的时候便伴以铃声,经过长期训练,即使不给食物而仅仅是铃声也能使狗的嘴里分泌出大量的唾液。】事情很清楚,刚才那个小男孩一被人抚摩头部,立刻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广告歌曲;那位中年妇女一感受到电梯的下落,就会不知不觉地发出赞叹。当然,他们每个月可以从各家广告公司得到一笔报酬。
    在这个宣传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条或者数条反射性神经租借给了受各家企业委托的广告公司。
    N先生乘上了地铁。现在是上班高峰,车厢里挤满乘客。
    “弗洛里那化妆品精美高雅,举世无双!”一位年轻的姑娘用优美动听的声音自言自语——因为有人轻轻地碰了一下她的肩膀。她反复地说着,感情极为丰富,简直就像某个话剧演员在背诵台词。“想必这位姑娘从广告公司得到的报酬相当可观。因为广告公司租借人的反射性神经时,是根据其工作效率的高低支付租金的。”
    B【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是每个人的自由,以此来增加收入也是无可非议的。】
    车厢里有位中年男子,可能是昨夜没睡好,张开嘴巴打了个呵欠,随后便无精打采地说:“啊,强化朵蜜恩是最好的恢复疲劳的滋补药……”对面的一个年轻人打了个喷嚏后,也自言自语:“鲁基牌药片对于伤风感冒疗效最佳。”
    “哎哟,久违啦!”N先生身后传来了惊喜的喊声。他回过头一看,是学生时代的一位老朋友。两个人亲切地握手。N先生说:“最高级的咖啡要数戈拉克西牌的了。你有兴趣喝上一杯么?”“好哇。很久没见,待会儿到附近找家茶馆喝上一杯吧。咦,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咖啡迷的呀?”
    “一个星期前,我把握手时产生的条件反射租给了一家咖啡公司。不过,要说喝茶,我还是喜欢喝掺有柠檬汁的红茶。”
    这种新技术刚开发出来时大家都感到有点异样,挺不自然,然而一旦普及便不足为奇了。蕴藏在人体内部的接受宣传的可能性固然是不可估量的,但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似乎更为巨大。
    (选自《杂文选刊》2005年第9期,李有宽译,有删改)

【问题】
    9.最后一段中的“这种技术”指的是什么?(2分)
    ▲。
    10.哪些事可以看出“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似乎更为巨大”?(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填入表格)(3分)

人物
事件
人物
事件
小男孩
⑴▲
中年妇女
⑵▲
年轻姑娘
⑶▲
中年男子
⑷▲
年轻人
⑸▲
N先生
⑹▲

    11.对文中a、b两句的理解,最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是(▲)(3分)
    A.人和狗一样,通过科技手段控制与利用条件反射,是时代的进步。
    B.以狗和人作比较,反映了作者坚持的不分贵贱、众生平等的思想。
    C.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是人权,但不要被科技和经济利益所“绑架”。
    D.“无可非议”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支配、使用自己身体的权利的赞同。
    12.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小男孩形象的用意何在?(4分)
    ▲。

【参考答案】
    9.(2分)有些专家开发出的利用药物并稍加训练,对人体的条件反射神经加以控制的技术。(意近即可)
    10.(3分)(1)小男孩头部只要受到别人抚摩,就会唱食品广告歌曲。(2)中年妇女坐电梯,只要感受到电梯的下落感就会做糖果广告。(3)年轻姑娘只要有人轻碰她的肩膀,就会做化妆品广告。(4)中年男子只要一打呵欠就会做保健品广告。(5)年轻人只要一打喷嚏就会做感冒药广告。(6)N先生只要一与别人握手就会做咖啡广告。(每两点得1分,共3分)
    11.(3分)C
    12.(4分)示例:文中的小男孩把自己的反射神经租给了食品公司,但他还有点不习惯,感到不好意思;塑造这个形象反映了新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普遍性(影响之深);孩子关乎未来,连孩子都被新科技控制,表达了作者对科技绑架人类的忧虑。(共3点,第一点2分,后面两点答出一点得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秣陵怀古
  • 下一篇:“山城将在黎明前消失,许先生听了这个消息,恐怕很难高兴吧?
  • 【推荐文章】

  • 民间剪纸

    【原文】 民间剪纸 ①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 剪桐封弟 的故事,大约是我国关于剪...

  • 泥兴荷花壶

    【原文】 泥兴荷花壶 孙方友 ①泥兴荷花壶,陈州特产。用料讲究,壶坯虽薄,但极坚固...

  • 踏莎行

    【原文】 踏莎行 【清】周之琦① 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玉笙谁与唱消...

  • 乡愁四韵

    【原文】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

  • “黑暗童话”在毁孩子

    【原文】 黑暗童话在毁孩子 ①时下,原本被人在网上恶搞的黑暗童话,竟成了风行的儿童...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原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②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

  • 【最新文章】

  • (2)《鲁滨逊漂流记》第一部分写鲁滨逊离家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乔山人善琴
  • 楹联趣话
  • ①中国人读书的传统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读书
  • 诉衷情
  • 黔之驴
  • ⑴下面的一段话选自《西游记》第六十回,读后
  • ⑵《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
  • ⑶《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在什么情况
  •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用“
  • (8)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李明,用苏轼《水
  • 岳阳楼记
  • ⑤同样是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来描写战争,但李
  • 《朝花夕拾》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