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悦
作者:未知 文章ID:38430 浏览:
【原文】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悦。公孙hàn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hàn,公孙hàn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说:同“悦”,感情和睦。公孙hàn:齐国人,邹忌的门客。不进:不构成威胁。曲挠:避敌退缩。卜:占卜,预测吉凶。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问题】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私心
B.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C.【自】以为不如:自己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从
D.自以【为】不如:认为 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9.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邹忌体现了过人的才干,有君子风范;乙文中邹忌则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形象。
B.两篇文章都有提建议的情节,甲文中邹忌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王;乙文中公孙hàn向邹忌出主意则直截了当。
C.甲文中“门庭若市”的情况证明了邹忌“王之蔽甚矣”的判断是正确的;乙文中公孙hàn在集市上抓住了田忌派来占卜的人,将田忌预谋造反的情况告诉了齐王,逼走了田忌。
D.邹忌劝谏的原因是“王之蔽甚矣”,希望齐国政治修明;邹忌听取公孙hàn的建议则是因为与田忌不和,要除掉田忌。
11.邹忌逼走田忌之后,齐国逐渐失去了强国的地位。请结合文段,谈谈国家的强盛需要什么条件。(2分)
12.本文中邹忌给齐王进谏,《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建议,他们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合适?(2分)
【参考答案】
8.(2分)B
9.(2分)略
10.(2分)C
11.(2分)可以从以下方面谈:广开言路、听取意见;精诚团结,不求私利;重视人才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2.(2分)邹忌采取了委婉劝说的方式,诸葛亮采取了直言劝说的方式。都合适,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契合各自的身份、情景。(有其他观点,能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