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
作者:未知 文章ID:38451 浏览:
【原文】
(一)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二)
天圣七年,天子率百官为太后上寿。范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①除积负。”
时吕夷简为相,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及夷简罢,召还。
[注]①蠲[juān]:清除。
【问题】
17.给下面句子正确断句,用“/”分隔.(3分)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彩饰)
B.天【戒】不远(惩戒)
C.减常岁【市】木之数(市场)
D.及夷简【罢】(被罢免)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②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20.选文中墨子和范仲淹的语言都极具个性。你认为谁的言说方式更能达成目的?请结合文意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7.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3分。划对一处得1分。)
18.C(3分)
19.①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前半句1分,后半句1分,重点词语为:“以”“为”“类”。)
②况且提拔或降格任用近臣(1分),凡是越级的(1分),不应该全都交给宰相(1分)。(重点词语为:“况”“超格”“委”。)
20.墨子的言说方式更能达成目的,因为他的言说委婉而富有艺术性,更容易被人接纳。他先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让楚王愿意听讲,并说出想法;再将楚国之大与宋国之小进行对比,让楚王自我醒悟;最后表达自己的想法,迫使楚王接纳自己的观点。
(范仲淹直截了当指出天子率百官为太后上寿、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吕夷简任用近臣的不当之为。——他的言说过于耿直,所以意见不仅不被采纳,还常常召来祸患。)
(4分。选墨子1分,写出比喻、类比、对比等手法并能结合文意分析3分,能概括其言说特点也得1分。若既写出墨子的方式又写出范仲淹的方式的,分析可简单一些也给满分。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到两人的比较上,只要对两人的言说有具体的分析,有自己的观点均可给满分。)
附文段(二)译文:天圣七年(1029),仁宗皇帝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上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但在朝廷上皇帝与百官一起站立,来朝拜太后,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轨范。”又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不久,范仲淹就调任到陈州。当时朝廷正在建筑太一宫和洪福院,并在陕西征购木材。范仲淹见此情景说“:昭应宫、寿宁宫已毁,上天的惩戒刚刚过去不久。现在又大兴土木,浪费百姓财产,这不是顺乎人心、合乎天意的做法。应该停止修建寺观,减少平常年份征购木材的数量,来清除百姓长期以来所承担的负担。”
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次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公正的,越序升迁是不合理的,完全是私意。况且天子近臣的提拔和黜降,凡是超过一定限度的,也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得罪了宰相,被流放了几年,一直到夷简被罢免,他才被召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