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字鸿渐。天宝中,太守李齐物①见,异之,授以书。遂庐于
作者:未知 文章ID:38456 浏览:
【原文】
陆羽,字鸿渐。天宝中,太守李齐物①见,异之,授以书。遂庐于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②,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③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④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注】①物:看,察看;②燕处:相处;③裴回:即徘徊;④接舆:古代楚国的一个狂人。
【问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遂【庐】于火门山(▲)
⑵与人【期】(▲)
⑶【阖】门著书(▲)
⑷贞元末,【卒】(▲)
1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或恸哭而归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B.水落而石出(《醉翁亭记》)
C.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
▲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
⑶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
13.请简要概括短文中陆羽的特征。(3分)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10.(4分)⑴庐:结庐,建造房屋;⑵期:约定;⑶阖:关上;⑷卒:死。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1.(2分)D。【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D的意义均是“连词,表修饰”。A.表转折;B.表承接;C.表并列。
12.(6分)⑴(2分)太守李齐物见到他(如翻译成“太守李齐察看他”也算对),认为他很奇特,把书送给他。
【评分要点及说明】“异”的意动用法,“授以书”状语后置句,如果译成“送给他书”则不得分。
⑵(2分)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评分要点及说明】翻译时要注意“并提”,即要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如果没有注意语序,则不得分。“素湍”和“潭”,需翻译到位。
⑶(2分)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评分要点及说明】“所以”“动心忍性”“曾益”“能”,需翻译到位。
13.(3分)(1)个性张狂;(2)相貌丑陋;(3)信实守约;(4)不慕功名利禄;(5)虽口吃却善辩;(6)率性而为;(7)不拘礼法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写出3点,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陆羽,字鸿渐。天宝年间,太守李齐物见到他,认为他很奇特,把书送给他。于是陆羽就在火门山建造房屋居住。陆羽相貌丑陋,口吃却善辩。听说谁有什么优点,就像自己拥有一样,见人有了过失,就去恳切规劝,甚至触犯人家。朋友们在一起相处,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东西,起身就走,以致人家怀疑他好生气。与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有虎有狼也一定赴约。上元初年,陆羽改名换姓隐居苕溪,自称桑苎翁,闭门著书。有时独行野外,一面诵诗一面敲击木板,徘徊不称心,有时又大哭而归,所以人们称他是当今的狂人接舆。后来,皇帝任他为太子文学,调任太常寺太祝,陆羽没有就职。贞元末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