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发布时间:2019年3月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8503  浏览:

【原文】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习时,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推敲"之类的写作生活,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要苦于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末了,还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练,苦读,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问题】
    2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2.③-⑤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是【    】。(2分)
    23.作者认为如何下苦功才能掌握语文知识?(2分)
    24.本文多次运用引用论证,俗语、古诗文、名人名言信手拈来。你能补充两则名人名言、俗语或警句论证文章的观点吗?(2分)

【参考答案】
    21.(2分)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22.(2分)举例论证好处:使道理具体可感,浅显易懂,更有说服力。
    23.(2分)苦练,苦读,苦思,苦改。或苦于练笔,苦于阅读,苦于思考,苦于修改。
    24.(2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Wi-Fi能像空气一样笼罩我们的生活吗?
  • 下一篇:乌篷摇梦到春江
  • 【推荐文章】

  • 浪淘沙·北戴河

    【原文】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

  • 鹅殇

    【原文】 鹅殇 杨文学 ①每每敲响小院的木门,最先应声的不是母亲而是那只白鹅。在它...

  • 春晚

    【原文】 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

  • 蝶恋花

    【原文】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

  • 傅永发愤读书

    【原文】 傅永发愤读书 【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

  • 望岳

    【原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

  • 【最新文章】

  •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酒”
  •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相较于名著,大部分学生
  • (4)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
  •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
  • 19.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
  • 浪淘沙·北戴河
  •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 6.妙解汉字,其乐无穷。请你仿照示例,从“聪
  • 毕业在即,同学们互赠留言。雯雯在好友颖颖的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5)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从视
  • (6)守住心中风景,尽享世间美好。在喧嚣闹
  • (1)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一书中,作者认
  • 鹅殇
  • 【材料一】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波兹曼曾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