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发布时间:2019年3月6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
作者:丁雅诵  文章ID:38525  浏览:

【原文】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丁雅诵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学生时代念过的诗,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来。
    ②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这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童子功”的底子要从小打下,但效果的显现却不是立竿见影的。与现代社会相距甚远的古代诗文,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就读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常读常新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义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⑦所以,当我们希望孩子从小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诗能让孩子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诗能让孩子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孩子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孩子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方能生生不息,才能更有底气。
    (《人民日报》2017年2月16日)

【问题】
    6.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
    B.从小多读多背,强化记忆,多多积累,是练就孩子古诗文的“童子功”最好的方法之一。
    C.练就古诗文“童子功”,小而言之,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成长;大而言之,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D.应该让孩子在诗书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孩子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即使长时间不用,只要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也会不由自主的恢复。
    B.练就“童子功”,仅靠多读多记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要理解体会古诗文的深层内涵。
    C.若只要从小打好古诗文“童子功”的底子,长大后就能对古诗文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体会。
    D.练就“童子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小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传承传统文化。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围绕练就古诗文“童子功”的话题,读后不仅让大家明白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和重要性,而且激发出读者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
    B.全文结构清晰,逐层深入。作者先从近期的中国诗词大会说起,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怎样练“童子功”和练“童子功”的目的。
    C.文章采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在论述理解古诗词时,举了赏析杜甫一首诗的例子,有力地证明在了解诗人及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准确领会诗词的内涵。
    D.文章在论述中,大量引用古诗词和名言警句,语言既文雅又通俗,既准确又严密。表述有理有据,读来令人心服口服。

【参考答案】
    6.D
    7.C
    8.B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自白
  • 下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推荐文章】

  • 爱与宁静曾经来过

    【原文】 爱与宁静曾经来过 张丽钧 ①雨季来临前,我们照例去楼顶检查一下避雷针。 ②...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 秋扇词

    【原文】 秋扇词 (唐)刘禹锡 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当时初入君怀袖,...

  • 迎春话“福”

    【原文】 迎春话福 史世海 ①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城乡市场上红的春联,红的年画,红的...

  • 忆江南

    【原文】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①,丛兰浥②露似沾巾...

  • 笑面人生是幸福

    【原文】 笑面人生是幸福 灿烂阳光下 生命的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凡属问题,...

  • 【最新文章】

  • 教子
  • 爱与宁静曾经来过
  • 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的生硬的说:
  • 在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用朴
  • 5.学校要开设《说文解字》这门校本课程,想从
  • 6.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中含有文字意义和深厚
  • 酒,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喜欢。他们无论高兴
  • 下面是摘自课文中的内容,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 26.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公益广告图片,然后用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
  •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
  • 8、文化积累——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
  • 寻找一颗善心
  • 17读下面的小故事,依据故事里的情境,把秀才
  • (2)依照例句,根据提供的开头,续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