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需要厚道人
作者:赵畅 文章ID:38653 浏览:
【原文】
世间需要厚道人
赵畅
①厚道之人,就是待人诚恳、做事诚实、能宽容、不刻薄之人。要让世界成为充满爱心与和谐的世界,就少不了厚道人。
②刘翠霞是评剧“四大流派”之一的刘派创始人,上个世纪30年代名噪津门。一次,她在后台刚化好妆,正要去穿戏衣,被一位美工搬布景时不小心给撞倒。她二话没说,赶忙去补妆。散戏后,她到处找那个美工,有人告诉她那个美工吓跑了。她听了非常着急,立马吩咐人去找。找回后,她扶起跪在自己面前的美工,和颜悦色地说:“我找你回来,是向你道歉,是我未留心,碍了你搬景的道。”美工听了十分感动,当天刘翠霞还掏钱陪美工吃了一顿饭为他压惊。在世俗眼里,名角被普通的美工给撞倒了,这还了得?然而,刘翠霞宽容、不刻薄,她非但没出口伤人,反而诚恳地给人赔礼道歉。因为她的厚道,避免了尴尬场面的出现,避免了难以预料的后果发生。
③厚道,好似一帖润滑剂,让人与人之间平添一份可贵的温馨。厚道,也是打造理性社会、秩序社会、诚信社会的道德基础,有时更需要人们的奉献,甚至是必要的牺牲。厚道之人,往往是低调内敛之人。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其实,如此低调厚道,绝对不会抵消将军的英雄形象。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厚道何以为人们称颂,何以成为人们存世立身的要义的答案。
④苏东坡赞美西湖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如此,西子如此,厚道的人也是如此,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淡相宜。该浓时,就浓个轰轰烈烈,全身心地干事业,闯天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淡时,就淡个心如止水,沉稳恬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啊,厚道人,或许没有靠一点滑头、使用一些噱头得意于一时的幸运,但他们始终保持人格的尊严,一如山中的清泉,以其清纯的本色而为人称道。
⑤对于厚道人,鲁迅先生真切地愿“引以为朋友”。陶行之先生对老实人之“傻”堂堂正正地吟道:“唯有傻瓜,能救中国!”【然而,曾几何时,厚道被一些人讥为过时,并与“无能”“傻”画上了等号。更有甚者,靠投机钻营,尔虞我诈取得利益。或许,刁钻之人、油滑之人,一时可以得计,但决不可能长久,这是历史的必然,自古其然。】
⑥“处世无奇但率直,传家有道惟存真”。厚道不是软弱畏缩,而是一种默默的克制,一种无声的等待,一种严格的自律;厚道是向善的通道,它来源于人类理性和博爱的情感,来源于知识的充实和道德的修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问题】
15.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①段中的加点词可否换成“需要”?请简析(3分)
▲
▲
16.请指出第④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并简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
▲
17.联系下面的材料,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⑤节划线句子的理解,请分点回答。(3分)
材料:经典著作《周易》中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中云“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红楼梦》又云“大凡做个人,原要厚道些。”
▲
▲
【参考答案】
15.(3分)主要观点是世间需要厚道人(或:要让世界成为充满爱心与和谐的世界,就少不了厚道人)(1分)。
第2问。(1)可换。需要是应该要有或必须要有的意思,“少不了”在文中是不能缺少的意思,两者的意思相近,故可换。(2分,意对即可)
(2)不可换。需要是应该要有或必须要有的意思,“少不了”在文中是不能缺少的意思,两者的意思虽然相近,但是用“少不了”更能强调厚道人对于营造和谐社会的必要。(2分,意对即可)
16.(4分)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1分)先以苏东坡的诗引出厚道之人也要浓淡相宜的观点,(1分)然后论述厚道之人“浓”与“淡”的具体表现,(1分)最后得出结论:厚道之人因始终保持人格尊严,故能以其清纯本色而为人称道。(1分)(意对即可,共4分)
17.(3分)示例:(1)为人厚道既是传统美德,又是个人修养的反映;(2)要让世界充满爱心与和谐,少不了厚道人,做人厚道永不过时;(3)为人厚道是一个人存世立身(立身社会)的要义(能多福,少争执,被人称道);(4)厚道并不是软弱畏缩、无能或傻瓜。(5)做人不厚道,可能一时得计,但决不可能长久。(答到一点得1分,共3分。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