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作者:未知 文章ID:38700 浏览:
【原文】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问题】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两处)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无从【致】书以观( )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3)听已,【辄】默记( )
(4)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不求闻达于诸侯
B.以衾拥覆 依僧寺以居
C.当余之从师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足肤皲裂而不知 广起,夺而杀尉
15.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6.宋濂后来成为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刘基也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总结)
17.〔乙〕文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后来的结果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分)
13.(1)得到;(2)请教;(3)总是,常常;(4)对......感到诧异(4分)
14.C(2分)
15.有时遇到他的训斥,脸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全(2分);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2分)
16.勤奋苦读,博览群书,虚心求教,尊师重教,专心致志(能写出其中的三点即可得满分)(2分)
17.王冕是一个勤奋好学、孝敬父母的人。“学遂为通儒”。(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