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唐)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赏析

发布时间:2019年3月2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8835  浏览:

【原文】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唐)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赏析】
    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李益来到红楼院,适值广宣外出,不得入内,但又不忍离去,遂于门外观赏院内景色,写下了这首富有逸趣的七绝。
    诗人举目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红艳夺目的柿林。柿叶经霜一打,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那是多么迷人呵!
    接着,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象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倚”字很传神。秋高气爽,那本来就杳缈、幽深的天宇越发显得空阔、高远,而它竟与红楼相依相偎,这就巧妙地烘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了。诗人以瑰丽的色调、清新的语言,绘出绚烂秋色,创造出碧天、红楼“气势两相高”的寥廓境界,令人心旷神怡。
    朱楼、红叶固然美丽,但隔窗隐约可见的那片幽深的竹林,苍翠多姿,尤为可爱。“爱竹”之“爱”,透露出诗人的倾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无人问”三字既缴足题面,又开启下文:既然有好竹无人观赏,何不进院去尽情游览一番呢?
    于是,他差遣随从到邻居家寻找开门的工具去了。访友不遇,并不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一看,似乎不近情理,仔细咀嚼,却又觉合情合理,极富韵味。可以想见,李益对院内景色十分熟悉,对那丛翠竹特别喜爱,他和广宣的思想性格十分投合,对广宣的举止行动非常了然,连户钩放在何处也清清楚楚,他又可以不避嫌疑地擅自开门入室,可见他们相知之深,过从之密。
    这样丰富的内涵,这种超乎寻常的友情,不是通过“喜遇”之类的正面描述来表现,而是通过“不遇”时的一个举动“使人思而得之”,确是自成机杼,不落俗套,读来既感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情趣,又觉委曲含蓄,兴味隽永。而且,诗人这一“爱”一“觅”,又使人想见其为人的洒脱、随和、豪放。至此,我们亦可领悟到前面的壮美秋色,正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老舍怎么读?是濮存昕董卿错了,还是我们错了?
  • 下一篇:如何写好作文之标题精彩
  • 【推荐文章】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论题阐述】 奋斗 一词的本义就是指为了目标去努力行动。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很大...

  • 苏轼《西江月》注释、译文、赏析

    【原文】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

  •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创作背景、赏析

    【原文】 重过圣女祠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

  • 杜甫《画鹰》赏析

    【原文】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

  • 贺铸《鹧鸪天》赏析

    【原文】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

  • 刘克庄《苦寒行》赏析

    【原文】 苦寒行 【南宋】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

  • 【最新文章】

  • “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
  • 红花衣和日记本
  • 哪种饮品促消化效果更好
  •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勇气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美德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 一天的时间会超过24小时吗?
  • 宇宙的年龄到底有多大?
  • 月亮是怎样形成的
  • 如何写好作文之结构清晰
  • 如何写好作文之素材典型
  • 如何写好作文之情节曲折
  • 牛为什么总是不停地咀嚼?
  • 深海中的发光生命